新体育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 石凝)特许经营计划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的重要工作,已于今年正式启动。但普通的奥林匹克藏品爱好者们,很难想到冬奥会特许商品有一天可以“众筹”制作和预售。
11月1日,由北京冬奥组委举办的“冬奥有我—我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参赛产品全面启动众筹预售。此次预售的81件入围参赛作品,通过参赛作品评审和入围产品定型设计、投产评估后,才最终确定符合量产条件,在北京2022特许商品官方网店(网址为:http://beijing2022.tmall.com)整体亮相后,通过淘宝众筹平台进行众筹预售。
这81件创意产品涵盖品类可谓繁多,其中胸章、钥匙扣及其他非贵金属制品33件,贵金属制品9件,服装服饰及配饰7件,文具10件,丝绸类制品3件,陶瓷制品5件,其他类14件;产品定价层次丰富,既有定价仅9.9元、现代感十足的“冰雪之巅便携式自然挥发加湿器”,也有售价上万元的传统工艺“乐享冬奥景泰蓝赏瓶”,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定价低于100元。
相比于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无论在商品种类,还是在形式设计上都“独具匠心”。此前,据媒体报道,平昌冬奥组委曾在体育场、机场、火车站等主要公共场所开设了59个商品销售点,销售1500余种相关商品,并在官方网站和线下移动售卖车同步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多数产品均以平昌冬奥会吉祥物作为设计基础。虽然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但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在会徽相关商品开发方面迈出了“先行者”的一步,而此次推出的众筹形式也是奥运特许商品开发的全新尝试。
据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会徽商品创意设计的入围参赛作品在预售期内的销售数量达到最低投产数量即可投产,该作品的设计者还能获得北京冬奥组委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金。预售数量未达到最低投产量的参赛作品不能投产,将向消费者退回预付的货款,即众制预售、达量生产,真正遵循“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原则。
图片来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