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产业>正文

新时期 新模式 新动能 打造高品质体育场馆新场景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1-11-18    作者:王辉

近年来,各地以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的“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为指导,掀起了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和探索的热潮。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49家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发展经验,江苏省率先认定了三批共计43家体育服务综合体。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发展,体育场馆多元服务进一步拓展,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已成为体育场馆新业态发展的共识。

微信截图_20211118082657.png

↑资料图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元欣认为,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需要体现与其他相关产业相协同,促进场馆服务业与相关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体育场馆可通过“体育+商业”“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娱乐” “体育+住宅”等多种组合形式,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形成赛事服务与配套服务的集聚。

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理事长张立增认为,新时期,政企合作新模式将会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相信未来几年,中央财政资金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领域的引领作用将会持续加大,同时,这也为“十四五”时期体育设施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出了新机遇,尤其是新时期新常态背景下的我国体育发展环境中,以体育场馆设施为代表的准公共产品增长需求旺盛,但与供给能力之间的缺口依旧存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场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领域的政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这不仅引入的是一个新的投融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

“新时期要点燃供给与需求双侧发力的引信子,激发双侧连接的新动能。”安徽财经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同仁认为,长期困扰供需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要解决贴近大众生活的各种“短板”问题。如长期困扰我们的群众体育场地不足问题,建议在盘活存量和提高增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和体育场地坐标定位预留相结合的常态化制度,尤其是新居住小区建设中需要强化匹配落地制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微信图片_20211109072726.jpg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