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周期刚刚结束,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两支国家队稍作休整后立即进入了新周期的准备。4月,两支队伍在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开启了新周期的首次集结。以宋祺武为代表的优秀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运动员在参加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表彰大会后也在第一时间赶赴安阳航校报到。5月底结束了在天津体育学院为期1个月的体能专项训练后,收获颇丰的两支队伍共48名队员6月来到河北省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进行训练。“在北京冬奥会周期,中国的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了全项目参赛。”领队周晓壮说,“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是有巨大差距,因此今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国内苦练内功,提升自身实力、水平。”
↑资料图
除了北京冬奥会周期脱颖而出的20余名优秀运动员,本次集训队伍补充了大量“零基础”的“新鲜血液”,跨界跨项运动员仍是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两支队伍的主要来源。据周晓壮介绍,本次选材既借鉴了北京周期的经验,从田径短跨、跳远等项目的运动员中挑选苗子,又从武术、蹦床、跳伞运动员中寻找后备人才,同时针对北欧两项对耐力的要求,还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选拔了有滑雪基础的年轻运动员。
在北京冬奥会备战周期积累了大量选材经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分析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各项数据,结合中国优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正在塑造“冠军模型”——身体形态上符合上身扁平、下肢爆发力强的特点,核心力量足,身体素质过硬,胆子大,同时还要参考父母的身高体重等遗传因素。据周晓壮介绍,待“冠军模型”各项数据完善之后,将能更好地指导选材工作。
拥有跳台和风洞的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是世界顶尖的跳台滑雪训练基地。来到涞源后,冬奥会结束后3个多月没有在空中“飞行”的运动员们立刻恢复了跳台训练和风洞训练,同时坚持体能训练,“上一阶段我们的体能专项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开展项目训练后体能训练仍然要坚持,尤其是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周晓壮说。
风洞训练对跳台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突飞猛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科技训练提升运动成绩的典范。从田径项目跨项而来的宋祺武在接触跳台不足3年的时间就打入世界杯决赛圈,赵嘉文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的北欧两项运动员,他们在跳台滑雪上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风洞训练。赵嘉文曾表示:“如果没有风洞训练,我还只是一名越野滑雪运动员。”周晓壮介绍说,跳台滑雪运动员在天气好的时候,一天也只能飞行十几次,空中飞行的时间加起来不过1至2分钟,“风洞训练一堂课抵得上户外训练一个月的训练量了。”
三个角度的风洞训练,固化空中各种飞行姿态的动作,帮助运动员形成肌肉记忆,跳伞训练则能更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在高速飞行中加强对肌肉的控制。“在北京冬奥会周期,我们也采用过跳伞训练。在新的冬奥周期,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周晓壮说,一般跳台滑雪运动员离台时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90至100公里,而跳伞运动的速度还要快一些,让运动员在更高的速度下加强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能够使他们在跳台滑雪时更加从容,同时对胆量也是极大的锻炼。
苦练内功,瞄准米兰。北京冬奥会的“全项目参赛”目标达成后,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两支国家集训队“闭关修炼”,提升自身内力,“2023年新雪季开赛后,我们准备出国参加一些比赛,检验今年的训练成果。”周晓壮说。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