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冰雪项目2022-2023赛季的比赛已陆续结束,赛季中,许多非传统专业队、国家队选手取得了出色成绩。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更适合运动员自身的训练方式,让中国冰雪选手在国际赛场上不断取得成绩突破,为项目发展积累人才,也为冰雪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因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佳绩,苏翊鸣被称为“家庭式培养”的成功案例。北京冬奥会后,苏翊鸣继续滑雪职业道路,2022-2023赛季,他先在极限比赛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摘铜,又在中国极限比赛滑雪巡回赛总决赛中夺冠。这个赛季,他并没有密集参赛,而是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安排训练和比赛,“利用这个赛季好好沉淀,让自己在身体和精神上做好准备,为备战米兰冬奥会打基础。”苏翊鸣说。
继苏翊鸣之后,更年轻的“家庭式培养”滑雪选手已出现。今年2月,美国举行的2023年冬季激浪巡回赛,11岁的中国小将周苡竹在女子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中获得亚军,她也成为冬季激浪巡回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参赛选手。
在今年3月举行的国际雪联单板滑雪世锦赛中,蔡雪桐在U型场地技巧项目上时隔6年再次夺冠,这位经历了4届冬奥会的老将,在北京冬奥会后选择“自主训练”,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向职业生涯的更高峰发起冲击。国家队也给予蔡雪桐最大的包容度,“在经历了北京冬奥周期后,老队员需要自我调整,他们有自己的训练节奏和训练想法。我们欢迎运动员尝试更加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队领队李妮娜说。
不单雪上项目,冰上项目近年在多元模式培养人才方面的探索也渐渐收到成效。
从小在俱乐部学习花滑的安香怡本赛季完成了国际赛事的首次亮相,并在世青赛中获得女子单人滑第六名。在传统模式之外,俱乐部培养模式已成为花样滑冰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2022年全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有1905人次报名,创下历届人数之最。中国花样滑冰协会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和输送模式的有益尝试,在项目普及和汇聚人才方面效果明显。陈昱东、程佳盈、田桐赫、韩文宝等已成为肩负中国花滑未来的新生代选手。
日前,中国队在U18男子冰球队世锦赛乙级B组比赛中收获亚军。借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以东北三省传统优势地区为中心的冰球版图悄然发生变化,冰球的培养模式也从单一走向多维。除传统的专业队培养模式外,俱乐部的发展、体教融合的推进,以及海外球员在不同联赛中的磨炼,为冰球运动发展积蓄了更多人才。
北京男子冰球队在2020年全国冰球锦标赛上夺冠,打破了东北地区球队对金牌的垄断,北京冰球市场化运作模式收到成效。球队与冰球先进国家接轨,通过训赛结合的模式锻炼队伍,培养球员。同时北京市全力打造的中小学俱乐部联赛和校际联赛两大青少年联赛体系蓬勃发展,每年举办800多场比赛,学生球员得以在赛场上不断成长。上海市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学生军”,现在已有近10家俱乐部开展冰球培训。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球运动学院的建立不仅为培养冰球人才提供了平台,还成为冰球少年继续梦想的阶梯,为那些在12岁面临升学的孩子提供了兼顾学业和打球的途径。在国家队的训赛模式中,中国冰球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男女国家队从2021年开始以俱乐部形式参加海外联赛,借助高水平联赛锤炼技术、提升水平,帮助中国冰球走上崛起之路。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