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飞扬的塑料粉末,似乎永远喝不完的雪碧攒不完的瓶子(用于制作水火箭的装备)、3D打印机上电机的声音与电烙铁浸润于松香之中带出的阵阵烟雾、屡次调试飞机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构成了我们对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共同的难忘记忆,也成为了我们在辽阔的蓝天当中起航的第一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谢鋆在返程的火车上回味良久。
在本届2023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30余名学生在学校航模队高级教练袁伟的带领下,凭借出色的表现,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在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团队两个机组分别荣获微型折叠飞行器冠军、季军以及团体第一;获得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项目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术业有专攻。南航代表队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该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评比中,黄阿鹏申报作品《子母式特种无人机》和徐宏雨申报作品《复合式矢量双旋翼跨介质飞行器》均获得一等奖。
“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研究生二年级选手徐宏雨专业研究方向是旋翼飞行器技术,他在赛场上展现出自信风采。他认为,赛事聚集了全国众多高水平学校的优秀学生队伍及卓越作品,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同台竞技,用实力见真章。赛事充分激发了新一代学生对科技创新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潜能。在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能够在国家级平台充分展示,实现自我价值。
对南航航模队来说,这次比赛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
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项目是利用模型水火箭运载无动力航天器到一定高度后分离,然后通过伞降的方式将水火箭进行回收,操纵员通过遥控方式进行无动力滑翔飞行,并返回到指定区域着陆。“比赛过程中,我们使用了3D打印的头锥进行降落伞的放置,通过芯片完成对于火箭的定高开伞的控制。备赛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换来的不是垂头丧气,而是坚定前行的勇气,经过一次次的迭代设计,团队终于设计出了一款较为稳定的开伞结构。”谢鋆说。
同学们饱含热情,从暑假之前便积极准备,有些同学甚至整个假期都在实验室“搞飞机”。比赛最后一个项目是对地侦查与打击,这也是南航一直以来的“王牌项目”,曾在多届比赛获得冠军,这与南航师生的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参赛选手在赛前一晚抵达长沙,当晚便加起了班,连夜调试飞机,半夜出发去开慧机场查看比赛场地测点。这么忙碌并不是因为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而是南航师生认为,面对比赛,再怎么认真仔细都不为过,再怎么奉献劳累也不辛苦。
放飞的是航模,延续的是情怀。“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在全国举办了20届,我参加了18届。”航模队教练袁伟说。袁伟曾获得4届航模世界杯比赛冠军,带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曾获世界杯冠军4次、亚军4次,全国锦标赛冠军40余次。他感慨万分:“南航一直都是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积极的参与者与支持者,多年来一直参加并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培养高素质航空航天人才方面的实力和成果,对推动我国飞行器设计技术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为南航在全国航空航天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
坚持一种情怀,他们用航模放飞梦想。正是有着这样的创新与奉献精神,南航才取得了如今的硕果。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