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小学游泳馆、奥体跳水馆、渝中区体校射击馆、巴蜀中学田径场、石油路小学乒乓球馆、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跆拳道训练场……这些都是重庆市渝中区体育运动学校的训练点。每天放学后,游泳馆内,伴随着教练员的哨声,队员们劈波斩浪,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在充满了砰砰击球声音的乒乓球馆,挥拍、对攻、扣杀轮番上阵;田径场上,学生练习高抬腿、折返跑、交叉步、滑步跑,为当天的训练热身……
训练队进校园是渝中区体育运动学校体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之一。体校依托巴蜀中学、求精中学、二十九中、五十七中、大坪小学、石油路小学等13所中小学,建立区级青少年体育专项训练基地,搭建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让体育进校园,让学生进场馆,努力构建以7个重点优势项目为依托,引导足球、篮球、排球等社会项目全面开花的共促互赢体系。
“两条腿”走路 让学生选择更多
“2000年左右,体校部分项目的训练队就已经走进了校园,并尝试让学校负责文化学习、体校主抓项目训练的培养方式。”渝中区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冯孟育介绍,体校坚持体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多招生、广招生,并尝试跨界跨项选拔培养后备人才。
专业人做专业事,学校、体校各司其职,队员学习训练两不误,让更多学生有了“两条腿”走路的机会。此外,政策的支持也让他们的升学通道更加畅通。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渝中区尝试“区队校办、市区共建、协同发展”的体教融合新路径。目前,渝中区体校依托巴蜀中学、求精中学、二十九中、五十七中、大坪小学、石油路小学等13所中小学建立区级青少年体育专项训练基地,并与4所重点中学签订《体教融合合作协议》,体校负责在全市选拔优秀体育苗子到各学校就读就训并实施训练,学校负责提供教学场地、配套设施并保障运动员就学及食宿安全。
“以前常说体校要‘入口旺’‘出口畅’,我认为二者是相互成就的。”冯孟育说,“体校和学校的强强联合,让练体育的孩子从小学起,学习就有保障,上学‘不缺课’也让很多家长没有了后顾之忧,体校招生出现了‘入口旺’的情况,近几年我们的招生人数也是连年上涨。”据了解,渝中区体校的队员在通过初选、身体素质测试和试训后,会发放录取通知书,招收其来参加训练。孩子“白天上课、放学训练”,在确保训练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体教融合的理念让渝中区体校输送了施廷懋、袁心玥、谭中怡等优秀运动员。
学训兼顾对学生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今年16岁的巴蜀中学排球队队员杜梦婕练习排球已经五六年了,对排球运动的热爱让她一直坚持训练,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拿到优异成绩,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是她的目标。“我现在已经上中学了,相较以前学习任务更重了,如何平衡学训关系也是我一直在尝试和探索的。训练要坚持,文化课学习也一定不能落下,是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我觉得有压力才更有动力,当训练、学习压力很大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咬咬牙一定能坚持下来,每当走过那段时间,就觉得自己又成长了。”杜梦婕说,“我喜欢在赛场上热血沸腾的感觉,每当和队友一起站在更大的赛场上时,我觉得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仅在巴蜀中学,渝中区体校的培养模式也让更多学生的升学通道更加通畅,实现了“出口畅”,不仅有机会走上职业道路,还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学习,为他们的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扎根校园 让体校选材更广
挖掘苗子、发现人才、畅通培养输送体系,是渝中区体校一直坚持的。让训练队扎根校园,不仅让体校选材面更广,也提供了人才培养的沃土。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重庆,渝中区大坪小学有自己的“立体”运动空间——位于教学楼地下的篮球场、排球场和游泳馆。而学校的恒温游泳馆和游泳社团则是体教融合的代表,主要体现在融场地、融资金、融管理、融课程、融师资、融赛事这“六融”体系中。据介绍,恒温游泳馆是渝中区体校与大坪小学共建项目。大坪小学修建恒温游泳馆后,为了让这来之不易的体育运动功能场馆最大化地发挥育人实效,学校积极寻求共建合作伙伴,申报成为渝中区学校体育游泳项目训练基地,学校与渝中区体校签署场馆共建协议,共同承担恒温游泳场馆产生的人工、能耗等运营费用,达到“双赢”。同时,渝中区体校游泳队的大部分孩子在大坪小学就读。“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放学后也不需要再去其他学校训练,体校教练就在这里带训,也可以更好地发现苗子。”冯孟育说。
针对这点,渝中区体校游泳教练贾喻也说:“这个学校有接近2000名学生,附近还有好几所学校,让我们的选材面一下变大了很多。利用给学生们上游泳课的机会,我们还能更快地发现更多人才。”
把专业的训练队“植入”学校,不仅畅通了学生的升学通道,也帮助学校打造了一张“体育名片”。据了解,防溺水教育、给全校学生上游泳课也是体校教练的工作内容之一,让游泳成为大坪小学的一大特色。重庆市大坪小学校长李雪梅表示:“我们强调大体育观,体育课不能只以让孩子强身健体为出发点,而应该让孩子通过体育课去培养体育意识、掌握运动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与体校合作不仅让学生受益,体校还对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培训,对学校也是一种提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