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沙漠达喀尔F营地。
“今天是不是本次比赛最重要的赛段?”
“不,昨天我们已在‘迪斯尼’玩过一次了,今天是第二天,两天持续600公里的沙丘路段,不要太刺激哦!”冲着镜头调侃的法国摩托车手查利·赫布斯特最后获得这个赛段第39名。
“不,以后就算有人给我100万美金,也不会再跑这样的赛段了。”脖子疼得一宿没睡好觉的丰田“未来之星”金特罗这样说。
让参赛车手们爱恨交织的这个赛段,就是达喀尔历史上首次设立的“48小时马拉松赛段”,你可以理解为达喀尔“荒野求生”沙特2.0升级版,它最大特点就是:48小时,车手无后援,驰骋600公里沙丘。
比赛方法就是车手们从营地发车后,到下午4点就得停下比赛,找就近的“盲盒营地”休息。组委会设计这一“暂停键”的目的,就是切断一切后援。
11日,48小时赛段第一天,中国云翔车队252号孙平/廖岷车组发车后,在148公里处过一个小沙包时翻车。幸好有队友的赛车从后面赶来,修好车继续上路,跑到下午4点“暂停时间”时,他们只能找就近A营地宿营。在这里车手们能享受到的就是一顶帐篷、一个睡袋、还有一堆乏味的罐头食品。
“一早起来,有口热的喝就不错啦!”发过来短视频的廖岷,镜头对着正在烧水的炉具自我安慰道。
自2012年与车手周继红搭档首次参加南美达喀尔以来,这是廖岷的第七次达喀尔之旅。说起今年新设立的“48小时魔鬼赛段”,喜好琢磨事的廖岷(领航好像都有这爱好)跟记者说起了达喀尔的变迁。
“1979年法国人萨宾创立这项赛事以来,达喀尔先后走过欧洲、非洲、南美、亚洲。且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动辄七到十国的非洲版达喀尔,就是2009年至2020年南美版达喀尔,我记得除了2019年智利一国举办外,每届也都是二到三个国家。2021年落户亚洲后,到现在只有沙特一国举办。庙小了,螺蛳壳里做道场,那就只能人为多制造些困难啰!”电话那头的廖岷调侃道。
达喀尔开赛的同一天,2024环塔拉力赛组织者正好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遇到了中汽联常年负责越野赛事线路设计的赛事主管朱晨光。记者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了一句:环塔拉力赛都搞了20年,你们今年再勘路应该轻松些了吧?
“啥意思?”朱晨光狠狠地瞥了记者一眼,“首届环塔开赛的那一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才两条,你知道现在几条?五条,周边还不时发现油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想尽量避开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折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达喀尔也是这样。13日,回到大本营的廖岷告诉记者,他们在世界最大流动沙漠——鲁卜哈利沙漠进行“48小时魔鬼赛段”比赛时,也有人类活动留下的有形路面,“是石灰石颜色的路基,长达40公里。这可是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猜想有可能是过去采油、勘探时留下的。”
事实上,不仅是长距离汽车越野挑战赛,所有以艰苦赛事著称的极限挑战赛都面临这样的困境,那就是过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人类迁徙、科技助力下变得不再是畏途,赛事组织者唯有人为设置更多的障碍,而不是靠自然的艰险来维系赛事的难度。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