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象棋项目赛场管理,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和顺利进行,中国象棋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了《象棋项目赛场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旨在为各级象棋协会、象棋赛事组织者、参赛者及相关人员提供行为指导和操作指南,各类专业性、群众性赛事活动的举办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一、赛场场地要求
(一)象棋项目比赛一般在室内场地进行,如场馆和酒店等其他类型室内场所,其中体育场馆须符合《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总则》(GB/T 34311-2017)相关要求,比赛场地场所的建筑结构安全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安全警示标识须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GB/T 2893.5-2020)相关要求,其他类型室内场所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相关规定,消防、安保和应急设施应完好有效,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符合正常使用要求。
(二)场地照明应充足均匀,不能在棋盘上形成反光,赛场需谨防阳光直射。建议赛前应测量赛场的灯光强度,必要时补加照明。建议A类赛事光强为800~1000流明,B类赛事至少750流明,C类赛事至少500流明。
(三)比赛室内场地应保持空气流通、适宜温度。温度冬季以18~25摄氏度为宜,夏季以23~28摄氏度为宜。湿度以30%~80%为宜。场地噪声应满足昼间≤50dB、夜间≤40dB。
(四)赛场场地应分区合理,满足比赛及相关服务功能要求。根据赛场实际情况,可设置接待区域、比赛区域、竞赛功能区、观赛区域、公共区域等。
(五)接待区域应有引导标识、信息展示位、接待工作位以及醒目的反作弊宣传标语。
(六)比赛区域场地内应无反光物,配备扩音设备、无线网络和时间显示器。赛场内建议人均面积在2.5㎡/人以上,座椅与棋桌高度相匹配,具体场地安排可根据实际场地规模、形状,结合参赛人数、赛程赛制进行规划。
(七)紧邻赛场应配备竞赛功能区域,包括竞赛办公室、裁判室、讲解室等,以上区域可与比赛区域共享。竞赛办公室用于赛事组委会办公,裁判室用于裁判组工作,讲解室用于比赛直播。
(八)赛场外应有宽阔或足够的场外公共区域,用于运动员赛后疏散、休息、发布比赛信息、开展赛事宣传等。
(九)赛场场地应设置配备值班医生和具有基础药物的医疗站点。
(十)赛事组织机构应编制和提供赛场平面图,详细说明赛场区域功能、设施设备分布等事项,示例如下:
图1 赛场示意图
图2 比赛区域示意图
(十一)除上述要求外,比赛场地还需符合《象棋赛事活动办赛指南》(象棋协字〔2022〕4号)第十一条要求。
二、赛场器材、设备配置要求
赛事组织机构应根据比赛实际需要在赛场配置必要的器材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竞赛器材、安检设备、反作弊设备、远程赛场监控设备、信息展示器材和设备。
(一)竞赛器材
包括符合下列要求的棋盘、棋子、棋钟、棋桌、名牌、椅子等,竞赛器材需符合《象棋竞赛规则(2020版)》和《象棋赛事活动办赛指南》(象棋协字〔2022〕4号)相关要求。
(二)安检设备
根据比赛实际需求和赛场条件配置符合附录B要求的相关设备,例如:
1.通过式安检门
该设备安装在进入比赛区域前的活动场所的入口处,对参赛人员、观赛人员等赛事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2.手持式安检仪
采用手持式安检仪,一般在参赛人数比较少的普通赛事中采用,并用于大型赛事中,对赛事过程中暂时离场的参赛人员及进出赛场区域的人员进行机动性检查。
(三)反作弊设备
针对赛场内不同信号进行屏蔽,采用信号屏蔽器限制比赛区域与赛场内外的通信,并根据区域面积大小配置符合附录B要求的相应数量的设备。
1.手机信号屏蔽器
在赛场的比赛区域开启屏蔽器设备,对赛场的比赛区域进行信号屏蔽,在屏蔽范围内手机设备无法打出和接听,且不能发送或接收信息,手机离开隔断范围后即可恢复正常使用;同时,不会干扰其他在该区域内的电子设备工作。
2.无线信号侦测狗
在参赛人员比较多的赛事中可以选配无线信号侦测狗,该设备应能够探测各种类型无线隐形耳机,支持音质监听信号输出、录音取证等功能。
(四)远程赛场监控设备
根据比赛实际需求和赛场条件配置符合附录B要求的相关设备,例如:
1.视频监控设备
可分散布置在赛场各个位置,设备高度建议距离地面120cm~160cm,高于棋盘所在桌面50cm~90cm,视频监控范围至少包括棋盘、棋钟、名签等画面,确保图像清晰可分辨。
2.全景监控设备
可分散布置在赛场各个位置,设备高度建议距离地面3m~6m(使用支架在超过4m高度的情况下保证其稳定性,4m~6m主要指使用场地原有设备),保证全景监控范围至少包括现场所有参赛运动员,确保所有运动员姿态、面部正面清晰可分辨。
3.远程赛场监控系统
在A类赛事中采用,可对选手面部视频、音频记录、身体姿态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可在指标异常时向赛场裁判发出预警功能。
(五)信息展示器材和设备
包括屏幕、音响、背景板及告示信息板等。
(六)其他设备
包括监控设备支架、电脑、显示器、交换机、网线等。
1.电脑、显示器、触摸一体机
需符合赛场使用需要。
2.网络
传输网络采用主干千兆和百兆到监控点的有线方式进行搭建部署,选择可支持传输、符合参赛人数、场地面积等要求的交换机和网线。
3.供电
根据现场设备选择情况提供符合比赛需要的供电方式,如视频监控设备集中,可采用集中供电方式,较分散可采用前端就近供电方式。
4.备用电源
应根据赛场情况配置备用电源,确保在主电源发生断电情况时,备用电源可迅速投入使用,监控系统能够持续运行。备用电源功率和电池容量需要根据监控系统的总功耗、监控系统的运行时间和需求进行选择。备用电源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在使用可移动或可充电的备用电源时,应注意防止过载、短路、过热等问题。应定期对备用电源进行测试和演练,确保在实际断电情况下,备用电源能够及时、有效地投入使用,满足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需求。
三、赛场场地管理流程及要求
(一)管理流程
赛事组织机构实施赛场场地管理应注重反作弊的预防措施,赛前阶段以宣传为主,赛中阶段以技术手段为主,发现作弊情况的,赛后阶段应依据相应证据作出处罚。
(二)管理要求
1.赛前阶段
(1)赛前加强赛风赛纪培训和宣传,要求各参赛人员参加纪律培训、签订承诺书。
(2)明确赛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比赛相关设施设备与器材的保管、检查、试运行、验收等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赛事正常进行。由裁判组对赛场是否符合竞赛需要进行验收并提交报告给组委会。针对A类赛事,必要时增加抽查环节。
(3)安全设施审核与验收。由安监部门对场馆设施、临建设施的安全、消防进行检查和验收,并提交安全验收报告给组委会。此外还需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5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的规定进行针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特种设备等的安全检查。
(4)如须在赛场进行比赛编排和抽签,由中国象棋协会派人监督,编排人员不得泄露编排结果。
(5)赛事人员应遵循现场管理要求,在赛场相应区域完成相应工作,不可随意进出比赛区域。
(6)参赛人员进入赛场前应将手机、耳机、可无线收发的电子设备交由赛场专门负责人或保管柜保存,如果发生物品丢失的情况,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责任。建议在赛事协议中明确各项赛事义务和潜在风险的责任方,以避免纠纷。
(7)参赛人员应同意对其带入赛场的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检查,通过安检设备进行全身整体扫描检测,并由医疗人员对其耳朵、牙齿等身体部位进行检查。接受检查后,方可进入比赛区域进行比赛。所有参赛人员都要积极配合安全检查工作,对以各种形式阻挠或拒绝接受检查的参赛人员,一律不准参加比赛。
(8)参赛人员全部到达指定位置后,由专人开启信号屏蔽设备,开始无线信号侦测工作,确保比赛场地上无信号与比赛区域外进行通信。棋手比赛期间所使用的卫生间等赛中阶段比赛区域的公共区域都需要在信号屏蔽的范围内。根据卫生间所在位置,必要时可设置隔离带等措施。
(9)信号屏蔽设备开启后,严禁任何无关人员在比赛开始前进入比赛区域;若有特殊情况需要进入比赛区域时,需接受安检检查,合格之后经组委会同意方可进入场地。
(10)每场比赛开始后,根据比赛类型预留适当时间供媒体、领队、教练等入场拍摄。拍摄时间之后,与竞赛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2.赛中阶段
(1)比赛区域的信号屏蔽设备保持全程开启,限制比赛区域与场内外通信。
(2)可选择开启远程赛场监控系统,实时记录赛场情况和参赛人员对弈状况,结合多种方式判断参赛选手是否有作弊行为,并给予实时预警。
(3)安排专人维护信号屏蔽、赛场监控系统等设备,并按操作规程进行抽查。发现异常时,应确定信号源,终止信号源处参赛人员比赛,及时上报赛事组委会。
(4)赛场直播应进行延迟处理后播出。
(5)在比赛期间,棋手需要向裁判申请批准进入卫生间,进出比赛区域时均应接受严格的安检措施检查。在A类赛事中,棋手须在专人陪同下方能离开赛场。
(6)赛场人员需遵循现场管理要求,在赛场相应区域完成相应工作,不可随意进出限制区域活动。
3.赛后阶段
(1)裁判组可借助远程赛场监控系统对现场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赛事组委会负责赛事视频的归档保存,以备后查。
(2)对与软件相似度较高的对局,应记录在案,由中国象棋协会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意见。
(3)对违反赛场管理规范要求的应按照《中国象棋协会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给予处罚。
四、赛场人员配置与管理要求
(一)赛场人员配置要求
象棋赛事应成立赛事组委会,负责统筹象棋赛事组织管理工作。赛事组委会应包括竞赛管理人员、裁判员、仲裁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安检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志愿者、技术人员等。组织方应明确各岗位人员分工,并根据赛事的级别、规模、服务内容等进行配置和管理工作。
(二)赛场人员管理要求
1.信息的安全要求
(1)赛事组委会应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对赛事人员注册信息和档案的采集、交换、共享以及管理应符合《体育赛事信息化人员注册数据项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TY/T1004.1-2022)。
(2)赛事组委会应建立敏感个人信息保密制度,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2.重点工作操作规范的要求
安检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安检时,应遵循以下操作流程、技术要领:
(1)赛前,参赛人员应前往比赛指定区域内接受安检。
(2)参赛人员要尽量减少携带金属物品,安检报警时,安检员应敦促参赛人员提交相关金属物品,并将对报警部位再次进行检查,以防同一部位藏有两个以上禁带物品。
(3)使用轮椅、拐杖、缠有绑带或打有夹板的参赛人员,其轮椅、拐杖、绑带、夹板等医疗器械均应接受安检。因身体原因,不能进行检查的参赛人员(如装有心脏起搏器等),应要求其提供相应医院证明。
(4)已经通过安检的参赛人员因特殊原因离开赛场后返回,需再次进行安检。为不影响比赛,开赛前的安检采用“声音报警”模式,开赛后的安检采用“振动报警”模式。
(5)安检顺序由正面至背面,从上至下。在小规模重大赛事中,建议检查的部位包括头部(含耳朵、牙齿)、躯干、四肢(含脚部)等,重点检查有可能放置通讯工具的部位:耳朵、腋下、手腕处、腰部、皮带扣内侧、衣袋、鞋袜内等。
(6)佩戴框架眼镜的棋手,应要求其在安检前先取下眼镜,眼镜需单独进行检查。
(7)安检时,金属探测仪器不接触身体。
(8)赛场宜安排一男一女两名安检人员或医疗人员。如只能安排一名,应由女性进行安检工作。
附件1:
赛事定级说明
赛事的分类说明:
参照《中国象棋协会赛事活动服务收费办法(试行)》,根据赛事级别、规模、服务内容等,赛事分为A类、B类、C类以及甲级联赛共四类赛事。
(一)A类赛事,是指邀请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棋手或依照中国象协等级分序列邀请棋手参加的赛事,或由中国象协参与举办的国际性赛事。
(二)B类赛事,是指邀请象棋大师或公开报名的全国性赛事。
(三)C类赛事,是指中国象棋协会棋协大师赛。
(四)甲级联赛,是指由中国象协主办的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和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