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财政厅、体育局联合发文,向全省接收退役运动员任教练员的单位(学校)发放安置退役运动员补助费和训练器材补助费,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办法》再出实招。为打好运动员保障政策组合拳,近年来,福建省体育局加强党建引领,创新政策举措,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成长成才。
坚持党建引领 紧抓运动员成才的关键点
支部建在运动队上。福建省体育局出台《关于加强直属事业单位党的建设的若干措施》,把政治建队作为运动队建设的首要原则,直属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把党组织建在一线运动队,将11个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27个一线运动队按项目划分成立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在运动队的全覆盖,增强了党支部战斗力。
建立挂钩结对制度。采取领导干部“结对子”建立党外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引导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向党组织靠拢。在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设立运动员管理科,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杭州亚运会上,福建省参赛的39名运动员中有13人是党员,4人是发展对象,5人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有5人在赛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1个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部取得了金牌,“金牌路上党旗红”的底色越发鲜亮。
夯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出台《福建省体育局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运动员在训期间全年文化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00学时。同时,举办运动员文化教育开学式,采购运动员文化教育服务,不断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
提升要素保障 回应体育人才的关切点
加大政策扶持。立足体育行业特点,用足用好政策,积极争取省人社厅支持,2021年首次将运动员作为技能人才纳入《福建省2021—2022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引进的高水平运动员可与教练员一样享受生活津贴和住房补助等优惠政策。今年,将纳入目录的岗位从教练员、运动员2个拓展到体能训练、康复治疗等9个。充分利用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契机,积极争取省委编办支持,增加省体校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为福建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为新周期备战参赛提供人才储备。
强化表彰激励。协调省组织、人社、工青妇等部门,表彰奖励在重大赛事获奖的福建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表彰对象由原来的只表彰个人扩大到表彰个人和个人所在单位,表彰成绩由原来只表彰前3名扩大到表彰前8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2021年奥运会、全运会上表现优异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集体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10人获评福建省先进工作者、54人次获记大功、90人次获记功、2人次获嘉奖,11家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获记大功14次、记功5次、嘉奖1次,省体育局获记二等功。
突出成绩奖励。充分发挥重大赛事奖励激励作用,协调省人社厅、财政厅时隔14年修订完善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年度成绩奖金比赛目录,明确奖励范围,突出成绩导向,提升运动员教练员对自身奋斗的价值认可,激发他们为国争光、为省争先的内生动力,在赛场勇创佳绩。
强化体系建设 夯实运动员保障的落脚点
全力推进退役运动员进校任教。2023年4月,会同省编制、人社、教育部门制定出台《福建省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办法》,规定被命名为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和“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新增1个以上编制用于设置专职教练员岗位招聘退役运动员,明确有突出成绩的退役运动员可采用考核方式直接聘用,在编制保障、岗位设置和聘用方式上加强制度设计,破解编制和教师资格证等难题。举办2023年退役运动员转任学校教练员暨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班,并同步举行退役运动员与学校双向供需见面会,共吸引86名退役运动员和高校、中小学校及体校等近百家单位参加,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9个,有效实现学校体育教师补缺、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通道、加强学校体育训练水平等效果。
全面拓宽运动员保险项目。福建省把商业保险引入运动员保障项目中,从2020年开始设立“福建省优秀运动员保险服务”项目,为所有在训运动员购买契合运动员特点、保障最大化的商业保险,出险理赔速度快、数额高,切实解决运动员训练参赛的后顾之忧。同时设立福建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关怀基金,为作出突出贡献但伤残困难的运动员教练员发放关怀基金,加大保障力度。
全程服务运动员就业创业。认真落实退役运动员直接考核、专项招聘和笔试加分等政策,助力优秀运动员到事业单位工作。完善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和一对一创业帮扶模式,帮助退役运动员办理工商和税务注册、小额贷款和费用减免等手续。开展《退役运动员职业匹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课题研究,首创“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性格评价指标体系”,将退役运动员的人格特征与职业、创业倾向性进行匹配,构建职业匹配度综合评估体系,提升退役运动员职业规划能力,帮助退役运动员精准就业创业。
图片来源:福建体育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