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拳击比赛于7月27日至8月10日在巴黎竞技场和罗兰加洛斯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248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女共13个级别的角逐。中国拳击队此次派出8名运动员参赛,经过15天的激烈角逐,常园、吴愉和李倩在女子54公斤级、女子50公斤级和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杨文璐和杨柳分别在女子60公斤级和女子66公斤级中获得2枚银牌,创造了中国拳击队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最佳战绩。
中国拳击队精心备战此次巴黎奥运会。比赛中,各参赛选手充分展现了训练成效,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作风。女子选手吴愉在巴黎奥运周期备战过程中始终目标坚定,她训练刻苦、作风顽强,从未请过一次假,一度成为中国拳击队国际比赛胜率最高的选手。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的女子选手常园在巴黎周期潜心打磨技术,攻克了中近距离技术短板,并在应用中逐步形成自信,在击败保加利亚和朝鲜选手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31岁的杨柳决赛对阵性别争议选手阿尔及利亚的哈利夫,面对强敌不畏难,认真备赛、勇于挑战,虽败犹荣。参加了里约、东京和巴黎三届奥运会的33岁老将李倩从2016年里约到2024年巴黎一步一个台阶,完成了从奥运会铜牌、银牌到金牌的蜕变。另一位32岁老将杨文璐每天训练都是第一个到场,伤病疼痛从不叫屈,咬牙坚持从不掉队。这一次是杨文璐首次参加奥运会,就收获了一枚宝贵的银牌,训练和比赛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了这位老将的执着与不屈。
中国拳击队之所以在巴黎奥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改写了世界女子拳击格局,最大的成功源泉在于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中国拳击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备战工作实践相结合,在统一思想、战略决策、战术推动等多个层面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自信底气。在巴黎奥运会备战过程中,中国拳击队从思想建设入手,打造“为国而战”“国之大者”的备战新局面,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障人员清醒认识“我是谁、这是什么地方、到这里干什么”,全体人员从国家利益出发,站在国家需求的高度考虑问题,克服地方主义,站稳国家立场,履行备战职责。同时,中国拳击队依靠党的理论实施科学决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唯有改革才有希望”,寻找到了“以攻为守,以我为主”的战略方向,并坚定中外合作,持续引进国际先进训练体系,重新界定了交手对抗类项目的“有效强度”。
中国拳击队在巴黎周期伊始就确立了“以攻为主”的技战术发展方向,使拳击重新回归了“打”的本质,并明确了将女子拳击作为巴黎奥运会中国拳击队的金牌战略突破口。在客观分析各级别国际竞争形势后,中国拳击队重组资源并优化战略布局,根据女子50公斤级和女子54公斤级的国际竞争形势,结合吴愉与常园的身体条件与技战术特点,备战团队站稳国家立场,顶住各方压力,集体研究决定将二者的级别互换,最终实现了双赢,缔造了两枚奥运会金牌。
基于“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需求,中国拳击队在巴黎周期引入古巴训练体系,从比赛规则、技战术、体能、赛前训练等方面都带来新的认识。中国拳击队还邀请国际知名裁判讲师希尔瓦重新解读规则,扭转了10年来国内裁判界对规则理解的误区。将训练理念一方面回归“打”的本质的同时,中国拳击队另一方面也紧扣“变”的规律,训练方法、手段“实战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并突破了中近距离技术短板。例如在深入研究男、女拳击规则与制胜要素差异后,中国拳击队发现了“女子拳击重击与击倒对手的概率远低于男子”的现象,且中近距离对抗更加符合“优势判定”的要求,于是大胆提出了“强化中近距离对抗”的目标,增强中近距离对抗的自信也成为常园在巴黎奥运会夺冠的重要武器。
此外,中国拳击队还明确了有效强度,提高了专项体能整体水平,增加了高水平的对抗。杭州亚运会后,中国拳击队先后前往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美国、哈萨克斯坦、捷克等地参加一系列国际训练营,在对抗中既发现了实战中的问题,也培养、发展、检验了新技术,培养了运动员的自信。
“坚持”是中国拳击队全体人员在巴黎周期备战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备战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中国拳击队始终坚持“外方主导、中方主体”的备战布局,充分践行了“以攻为主、以我为主”的备战思想。古巴外教用“坚持”把纯粹的拳击运动训练理念、训练方式带入国家队,与中方教练组共同引导运动员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运动员用“坚持”战胜自己,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创造历史。保障人员用“坚持”迎接每一个凌晨五点的早上和康复治疗后汗水浸透的衣裳。没有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几千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中国拳击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
在巴黎奥运周期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拳击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中国拳击队没有因为形势复杂望而却步,而是更开放、更主动、更积极地拥抱世界,在巴黎奥运会上很好地展现了中国拳击的风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