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竞体>正文

新手记者奔赴山海触摸“冷”与“热”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5-01-14    作者:梁 琰

作为北方人,我对“冷”深有体会。小时候,冬日里我喜欢在暖气屋里看窗外的皑皑白雪,到室外摸摸雪,手冻得通红。后来到南方求学,冬天湿冷,穿多少衣服都暖和不起来。寒假坐车回家,我喜欢闻下车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冷味”。这些经历都是止于“冷”。

但是直到去年12月去到崇礼采访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我才感受到何谓“寒冷”。当时崇礼的体感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U型场地比赛场在山上,我需要坐十几分钟的摆渡车才能到那里,一下车就被夹杂着小雪花的大风“征服”了,我还是低估了崇礼的气温。

一场世界杯比赛要持续2到3个小时。众所周知,在运动中是不太会感受到冷的,但作为需要在混采区坚守的记者(因为一旦离开就可能错失好的采访位置),手和脚,尤其是膝盖,被冻到几乎没有知觉。起初,我只能在室外待大约一小时,之后不得不回到酒店看转播。后来,我的“扛冻”能力直线上升,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身体建立了“耐受”,另一方面是我的注意力得到了转移——专注于选手们在场上的表现,专注于中国选手的一举一动,专注于采访,就不觉得冷了。

“冷”只是身体感受,重要的是在采访中感受到的“热”。这个“热”,是老将蔡雪桐全面复出赛场、全力以赴的能量;是年轻选手首次在主场参加世界杯,心脏怦怦跳,享受紧张刺激的感觉;是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雪迷们支持中国队的阵阵加油声。

去年12月底,我又跨越2000多公里,前往广东汕头进行全国冲浪锦标赛的现场报道。海风凛冽,我被吹得不得不在卫衣外面加了一件外套御寒。陆地上的凉意已让人倍感寒冷,而冲浪小将们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抱着冲浪板冲向海里,做出一个又一个炫酷的冲浪动作。“你们不冷吗?”我问只穿着薄薄一层比赛服的小运动员。“冷啊!好冷!但是要比赛,没办法。”小运动员说。青岛队教练告诉我,我国冬天的浪况会更适合冲浪比赛,所以全国比赛都会安排在冬天进行,但是这样的天气并不影响冲浪小将的热爱,他还开玩笑地说,在训练时赶都赶不走他们。

在采访现场,我遇到了山东队运动员张来浩,刚结束比赛上岸的他,回答问题热情洋溢,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冲浪项目的热爱,笑起来会露出两颗门牙,增添了几分可爱。回到北京后,我在图片直播链接里发现了他比赛时的身影,他在U15组男子短板获得了一枚银牌,一脸坚毅,霸气地比出“1”的手势,与采访时展现的形象截然不同。这份对冲浪的热爱,让他在赛场上无惧海浪,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坚韧与霸气。

这是我在滑雪和冲浪赛场感受到的“冷”与“热”。这些“热”打动了我,我通过一篇篇稿件传递给读者,我把这个过程称为“热传递”。新年伊始,我想给自己提个要求:今年要继续揽尽世间暖光,把“热”传递下去!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