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十五运会网球比赛在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正式打响。新设置的青年组团体赛率先展开,首设青年组团体赛也是本届全运会网球比赛最大特点之一。虽然这样的设置并不与奥运会设项直接挂钩,却是服务于奥运备战和打造网球强国的新举措。
本届全运会网球项目共设6个项目。和十四运会相比,保留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没有设置混双项目,而是增加了青年组男子团体和青年组女子团体两个项目。其实在十四运会之前的全运会上一直设有团体项目,但都是成年队员参赛,这一次竞赛规程明确要求,团体项目参赛运动员须为2005年1月1日(含)至2011年12月31日(含)之间出生。与此同时,参加单打或双打比赛的运动员不得兼项,且第二个单打须由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运动员出场。
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的目的首先是进一步引导各地更加重视年轻球员培养,提早为接下来的奥运周期做准备。2005年出生的球员今年20岁,2008年出生的球员17岁。未来的2028年和2032年两届奥运会,这批球员正值当打之年。这一政策如能延续,未来的效果也有望将是持续性的。
网球项目职业化程度高,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长期从事青少年训练的贺东波早在10年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呼吁,要将以往把更多精力用于专业队的理念转向用于青少年和职业球员,因为这两个领域是国家网球的核心力量。本次全运会,他担任网球项目竞赛组织处副处长,非常认同青年组团体赛的设置,因为国内各地基层体育部门在选人才、打基础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网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国际赛场竞争激烈的项目,雄厚的专业人才是打造网球强国的基础。设置青年组团体赛,参加网球项目的运动员总数会比之前更多。如果按照之前的项目设置,除了商竣程、周意等少部分球员外,大多数年轻球员无法获得参加本届全运会的比赛机会,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更多年轻球员的专业生涯,也为他们未来过渡到职业生涯提供了更多空间。即便未来他们最终无法立足职业网坛,但其更强的专业能力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网球。
网球强调个性化发展和国际化训练环境,国内顶尖选手长时间在世界各地征战职业比赛。而为国争光和集体荣誉感始终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必需的底色。中国网球近年来在职业比赛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在团体赛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网管中心也会借各种队伍集结的机会,强化这种向心力。在全运会这样的赛事平台设置青年组团体赛,对年轻球员从小树立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将是事半功倍之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