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
据了解,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联赛”)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竞技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足球顶级赛事。举办该赛事旨在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以青少年球员健康发展为总体目标,保证青少年球员文化学习,坚持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赛事面向全体青少年,打破参赛壁垒,兼顾普及与提高,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年龄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安排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足球人才培养规律的赛制。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均可自由参赛,不设任何参赛限制。同时通过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对发现、选拔的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进行提高性训练,为各年龄段国家队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省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公室主任王瑜表示,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各级体校担负着发现、培养和输送体育苗子的重要任务。《方案》在“六一”期间正式落地,对体校是一个重大利好。
资料图
他说:“长期以来,选材面窄、渠道单一、后备苗子基数不足等因素长期影响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现和选拔,而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方案》的出台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环境提供了基础。”
王瑜认为,体育人才尤其是足球人才的培养,在基层比如大中小学,都有很多自发组织的业余训练和草根赛事,也产生了大量运动员,选材的基数还是比较庞大的。但是由于业余赛事和职业赛事之间的通道没有打通,这些赛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组织,运动员没有接受系统训练的条件,也缺乏向上晋升的渠道,难以成长为优秀的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链条其实是脱节的。
“希望《方案》的落地能够充分调动体育赛事、学校体育和青训机构发挥作用,在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同时,促进他们拥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完善的人格。”王瑜说,“打破参赛壁垒是打通选材渠道和运动员晋升渠道的有力举措,也将为后备苗子提供更加有利于成长的肥沃土壤,体校也可以从巨大的人口基数里面挑选出精英运动员和训教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对体校坚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阵地、充分发挥摇篮和阵地作用有很大帮助。”
校园足球场上一张张阳光的笑脸,也诠释着学生们对足球的热爱。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的蓬勃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水平提高很快。为了检验学校足球课程的教学成果,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学校将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与足球技能挑战赛合并,并冠以“校长杯”的名称,单独组织,每年一届,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校长杯”班级联赛。
校长彭俊杰说:“现在每年一届的‘校长杯’班级足球联赛是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传统体育赛事。每届赛事结束后孩子们总是意犹未尽。”
《方案》发布后,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校园足球办公室也组织了全体成员进行学习与讨论。彭俊杰说:“新的竞赛办法下将会有更多的队伍参与到各自组别的比赛中,这对青少年足球人才的阶梯成长是有利的。”
他认为,在新的竞赛办法下,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小学低年龄段的孩子将有机会参加更高规格、更高质量的比赛,将会与更多高水平队伍同场竞技,这能够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提升技能,涵养内心,对孩子们今后的升学和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