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引领,以“体育+”全域融合发展为导向,大力实施“健康京山”“体育强市”战略,着力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增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阵地建设 完善体育服务“一张网”
探索新理念增强多元供给。当地将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与生态京山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建设、体育精准扶贫同谋划齐推进,着力解决“去哪儿健身”和“持续性健身”的难题。在坚持标准,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加法”,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健身需求,如钱场镇连续多年组织的篮球赛、曹武镇的熊门拳等均满足当地群众的不同需求。
构建新机制激发健身活力。构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分级负责、分类保障运行机制。市政府负责总体协调、督办,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落实服务项目和帮扶资金,乡镇、行政村(社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从环境卫生、硬件设施、辐射人群、活动开展、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考核评价,完善运行机制。整合全市38个体育协会、俱乐部及280多个广场健身团队,组建京山全民健身联盟,推进全民健身网络全覆盖。构建体育总会牵头负责、单项体育协会协调、社体指导员宣传培训的全民健身网络。按计划、有组织、分门类,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组织、培训、指导等服务。出台全民健身团队扶持奖励办法,引导健身活动丰富多元,推动全民共享。
立足新成效提升服务效能。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普惠化、大众化的同时,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带动其他涉及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项目和资源向健身场地进行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整合、聚集,进一步增强有效供给。主题鲜明的赛事活动有了新载体,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了新归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拓展了新空间,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效能。
聚焦品牌打造 凝聚全民健身“一条心”
擦亮网球品牌,让特色引领健身风尚。京山网球运动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常年参与者10万多人,会员达2.1万人,注册登记网球俱乐部11个,高质量的网球运动成为京山最大的健身特色。每三年一届的中国(京山)网球节成为唯一获准保留的网球类国家级节庆活动;自主品牌赛事——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每年举办,是国内业余网球顶级赛事之一;国际网联青少年U18巡回赛、全国青少年网球训练营等连续多年在京山举办;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网球决赛,是首次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在异地县级市举办。
坚持群众主角,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围绕“全民健身、健康京山”主题,策划系列活动,形成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活动体系,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全年不间断”,各村(社区)依托文体广场组织篮球、羽毛球、熊门拳、健身舞等全民健身运动遍地开花。
强化宣传指导,让健康成为生活标配。全市有社体指导员1582名,每千名常住人口中有3.2名,服务内容涵盖广场舞、网球、太极拳等30多个项目,带动全市21.62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全市常住人口44%。推进城乡基层健身站点网格化,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基层健身站点,为每个健身站点至少配备一名社体指导员,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聚焦体教融合 下活人才培养“一盘棋”
多维度要素融合,促进文体双优。湖北省网球学校探索教师教练相融、课程体系相融、学习训练相融,加快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关心学生文化课成绩,教师关注学生竞训成绩,资源共用、优势互补、人才共育。坚持文化课教学、网球技能训练、体能强化同等重要,探索形成“文化课+特色课”和“网球专项训练+其他辅助项目”课程体系。设置移动课堂,“赛场在哪里,课堂就设在哪里”,确保竞训成绩和文化课双优。
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优质高效。实施普及选拔模式。深入幼儿园进行广泛普及、精选人才的选拔招生体系,每年从3500多名幼儿中选拔24名优秀学生入学。实施小班教学模式。采用“每个年级1个班、满额24名”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探究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建立实绩考核评优办法,对教师教练进行定期考核、全面评估、动态调整,对学生实行文化成绩与网球技战水平双向考核。
多渠道全面发展,促进成长成才。湖北省网球学校在强化特色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基础。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专属绿色升学通道,保底合格毕业生直升京山最好的初、高中。学校至2018年创办以来,4名学生入选国家少年网球预备队,62名学生通过网球特长生考试、网球高水平运动员招录等进入高校就读。
扫码看视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