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一到课间10分钟,学生们鱼贯而出,或在操场上做集体游戏、玩冰蹴球和旱地冰壶,或在走廊上一起活动身体,放松身心,还有的同学在教室里下棋,和老师们聊天谈心,尽情享受着课间10分钟的快乐。
将本就属于学生的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调节压力放松身心,更关乎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身心全面成长。近日,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日前表态: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教育部已就相关问题密集部署、全面排查,认真督促整改,并将指导地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激活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
电厂路小学校长薛东表示,课间对孩子来讲是释放天性的好时机,虽然校园比较小,也受楼层限制,但还是要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在学校里尽可能地多开放活动空间,让孩子们自由活动。
“我们要求老师们做到下课不拖堂。课间10分钟很短暂,把这10分钟完整还给学生,让学生们更好地休息放松,老师们也需要休息放松的时间。因为空间有限,低楼层的同学可以去操场上活动,高楼层的班级我们准备一些可以在教室、走廊玩的运动小器材,还有的同学喜欢静,我们有五子棋、象棋、跳棋等益智游戏,也鼓励学生们在走廊上远眺,让眼睛得到放松。”薛东说:“总之,学校要创造条件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由自主地选择适合的项目。”
内蒙古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校长闫华英表示,课间10分钟,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休息,应该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视角来加以教育引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表示,设置课间10分钟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一定要起到积极主导的作用,上课不拖堂,要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训练。通过家校沟通改变家长不太正确的理念。学校、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发挥各方的智慧,从学生健康出发,设计好措施和机制。
针对广受关注的课间活动安全问题,不少地方和学校都在探索创新做法。在电厂路小学,学校动员保安和保洁等人员在课间进行安全监督,和老师们一起守护学生安全;也有学校设立了小小“安全监督员”岗位,由同学们轮流上岗,学校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让孩子们了解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和危险防范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学校课间休息时,高年级的孩子带领着一二年级的孩子共同玩耍,同时帮助老师维护现场的游戏秩序,通过“大手牵小手”结对子的方式,培养自我保护和相互照顾的意识与能力。
薛东说:“除了体育课,学生们的运动时间需要见缝插针,学校引导学生将课间10分钟和大课间都利用起来,大课间每天两次,一次至少30分钟,一周五天每天的内容不一样,学生可以通过大课间接触到空竹、足球、武术、奥林匹克教育等各种主题活动,早晨课前和午休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运动,劳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校有充足的活动时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间10分钟活动,错时、错峰组织大课间活动。同时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合理界定校园安全责任,通过保险等手段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未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指导地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