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着‘十四冬’结束呢,孩子们早就盼着进速滑馆训练了。”海拉尔胜利街小学北校区的校园冰场外,体育老师郝建光一边看着速滑队的孩子跑圈,一边跟记者唠嗑。
这是郝建光和滑冰队孩子们的日常,每天下午4点,背着训练包的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大孩子自己来,小一点的孩子家长送过来。
记者曾经在2017年3月来到胜利街小学采访过郝建光和他的速滑队,如今7年过去,郝建光依然坚守在学校,坚守在速滑人才培养的最基层,像过去30年一样。不同的是,那时速滑队只有50个孩子,现在已经发展壮大到110人左右。
“刚放假时太冷了,我们就在老校区的体育馆里组织轮滑训练,这几天稍微暖和点,就带孩子们上冰,保持冰感。”郝建光说的暖和是零下18摄氏度,胜利街小学速滑队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训练的。
“跑起来跑起来,大队员往外放,小队员往里收。”郝建光始终关注着场地里的孩子们。当天的训练来了大约50名孩子,“寒暑假孩子们各种培训补课比较多,不要求他们每天必须训练,只要保证一周来四次就行,保证训练效果。”
这些孩子中,大的上初中,小的上二年级,“有的孩子坚持了下来,上了初中还愿意回来跟我练。”目前正在海拉尔五中上初一的凌浩喆已经练了6年速滑,每天放学后都会跟着郝建光训练1个半小时。已经长到1.85米的凌浩喆在海拉尔市中学生速滑比赛中参加了500米、1000米和1500米,获得两个第三和一个第一,还在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运动会轮滑比赛中多次登上领奖台。
寒假期间每天下午训练持续1个半小时,一共练三组,一组20分钟,每组之间回屋休息10分钟。“天气太冷,不敢让孩子们在外边练太长时间。”说话间,场上的孩子们欢快地向着场外滑来,像小企鹅一样蹒跚回到楼里。
郝建光告诉记者,2019年海拉尔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落成后,向开展速滑训练的学校有条件开放,每年从10月到第二年4月末,学校可以申请进馆训练。
郝建光表示,学校冰场面积有限,水平稍微高点的孩子施展不开,上不了速度训练,只能练习冰上基本技术。速滑馆条件太好了,可以上速度,大队员和小队员就可以分开训练。“‘十四冬’结束后,就可以提出申请去训练了。”郝建光期盼着。
随着速滑队孩子的增多,现在郝建光有了一个助手,从呼伦贝尔冰雪运动学校毕业的白智育。练短道速滑的白智育专业能力强,踏实认真,每天协助郝建光训练,目前以代课的形式加入胜利街小学,既上体育课又带速滑训练。
多年来,胜利街小学速滑队培养了大批具有速滑基础的孩子,在各项比赛中争金夺银。第十五届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海拉尔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短道速滑、速滑、轮滑等项目上一共获得7金5银13铜。
“有几个练得不错的,会参加‘十四冬’之后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速滑锦标赛,如果能被区里选中,我会去做家长的工作。”已经从事基层速滑训练30年的郝建光对培养速滑后备人才有着朴素的情怀,遇到有速滑天分的孩子还是希望他们能进行更专业的训练。他相信“十四冬”的举办会让冰雪运动被广泛认知,会有更多的孩子选择坚持下去,未来速滑的人才基础一定会更加厚实。
图片来源:呼伦贝尔发布公众号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