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带来关于体育中考的相关提案后,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我国首枚冬奥金牌得主杨扬再次将目光聚焦青少年群体,带来了关于“体育强心”的提案,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她呼吁落实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通过体育运动来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杨扬表示,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也一直非常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希望借助体育的力量,有效地改善、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优于不参与或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杨扬表示,体育运动为青少年带来的好处很多,“比如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状态。规律的体育锻炼还能增强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积极人格特质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杨扬在提案中提出,一定要切实落实“学生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相关要求,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并建议将此纳入学校领导绩效考核。同时,她呼吁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为了确保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她建议还要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尤其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方面的培训。学生方面,也要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心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开展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并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如团队拓展、校内校际间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增强集体荣誉感、互帮互助。”杨扬说。
此外,杨扬也强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非学校一家之事,呼吁家校形成合力。“非常希望家长能够一起来参与,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一起来了解体育的价值。”她建议,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和社会普及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与体育活动。
同时,杨扬也特别关注到偏远地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研和一些调查报告,我了解到目前偏远地区孩子的心理状况也比较堪忧,他们缺少体育老师,也缺少体育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走进这些校园,支持孩子们在运动当中去收获成长,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给他们以支持。”她呼吁各方要加大对乡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大力鼓励和动员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投入资源,在乡村学校开展体育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公益项目和活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