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集中供给”?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分散的健身场地、健身组织、赛事活动、健身指导、传播推广等资源,像拼图一样整合到一个相对固定公共空间里,以满足全人群、全年龄、全健身功能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健身服务。这看似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整合,实则是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全面升级。
为什么要搞“集中供给”?过去,大家想锻炼身体,可能得跑好几个地方:打球去体育馆,跳舞去广场,学太极去公园……不仅麻烦,还浪费时间。而且,不同地方的健身设施和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很难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
“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市民都希望有一个地方,能满足全家老小的健身需求,不用东奔西跑。”江西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中供给”模式正是要解决这一痛点。为此,今年初江西省体育局正式印发《江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集中供给”模式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江西省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根据《实施方案》的内容,未来,江西省的试点地区将出现一个个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全民健身综合体。无论是想要锻炼身体的市民,还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和服务。
“集中供给”到底怎么供?《实施方案》对试点场地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空间资源,打造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区域。
方案指出,试点场地应设置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龄段的健身区域,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增设残疾人健身区域,真正实现健身服务的全覆盖。在健身设施方面,既要配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设施,也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配置上肢、下肢、腰腹等不同部位的健身器材。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鼓励试点场地建设多功能健身设施,打破传统健身场地功能单一的局限。这意味着,健身场地将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集中供给”模式并非体育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支持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社会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等各类体育组织进驻试点场地,提供赛事活动组织、科学健身指导、场地设施管理等专业服务。同时,也鼓励广大健身爱好者积极参与,在试点场地成立自己的健身团队,培育健身队伍,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将有效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全民健身的新生态。
赛事活动也是“集中供给”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方案》要求,试点场地要定期组织开展不同人群的赛事活动,活动类型要多样,内容要丰富,既要满足竞技体育的需求,也要兼顾群众体育的乐趣。除了日常性的健身活动外,鼓励试点场地举办展演、嘉年华、“运动会+”、公益活动、线上健身、培训、讲座、“健身+”等主题性、趣味性、创新性的赛事活动。
试点场地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同时,设置健身指导橱窗、展板、电子屏、二维码、标牌等设施,方便群众获取健身指导信息,让健身文化深入人心。此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为测试群众开具运动处方,提供运动康复指导服务,也将成为试点场地的重要职能。
随着“集中供给”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江西省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据江西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试点建设,形成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复制,最终在全国推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江西模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