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2个多月紧张有序的监测后,四川省成都市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圆满完成。从3月18日到5月23日,成都市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武侯、青羊、高新、双流等7个区(市)县的12个国家抽样监测站点有序开展,共计完成2852人监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国民体质是评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健康中国建设成效的有效途径,通过监测了解国民体质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自2000年监测工作开始以来,此前已进行5次,有力推动了国民健康意识从“身体健康”走向“体质健康”。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九部门联合开展,监测则按照《国家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版)执行,检测按照问卷调查和检测数据首次通过线上实时报送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实时性,年龄跨度更大、覆盖面更广。
成都是全国率先开展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城市。本次监测将问卷调查、体质监测、健康科普有机结合,问卷调查涵盖生活习惯、饮食偏好、运动频率、既往病史等维度,为剖析群众健康生活状况提供丰富数据;体质监测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3大部分、共计25个核心指标,多维度反映市民体质水平。同时第一次把问卷数据和所有检测数据通过实时上传的方式,报送到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数据平台,测试过程全程录像并实施双重复核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3月18日,监测工作在龙泉驿区启动以来,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共计完成2852人的监测,超过要求的2720人目标任务,其中幼儿(乡村幼儿、城镇幼儿)551人,成年人(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城镇非体力劳动者)1718人,老年人(乡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583人。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启动以来,市民踊跃参加,“现在除了主动接受检测,同时也更关心如何根据监测结果提升锻炼水平。”在该负责人看来,成都市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前“超额”完成,是市民健康意识和健身意识不断提升的结果。
2014年,成都以区(市)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为基础,将之前的国民体质监测从“五年一检”改为“一年一检”。国民体质常态化监测人数从2014年的3.78万人,逐年递增到2024年的13万人,11年内近百万人接受体质监测;同时在全国首创“体质健康全城约”网络平台,体质健康检测+开具运动建议书相结合,成都市民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2017年,成都提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目标以来,体质监测工作不断前移,“体医融合”“体卫融合”创新举措不断,市民健康意识更加浓烈,城市运动潮涌,市民体质健康水平连续10年稳步提升。《2023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成都市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上升到94.88%,位居全国前列。成都市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高效开展,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高度认可,监测期间总局和体科所组织专人进行调研,现场检查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及科学健身指导情况。接下来成都市将继续开展常态化体质监测工作,预计全年监测14万人次,为“健康成都”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