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三伏天不停,数九寒天也不停,刮风下雨都坚持练。”88岁的徐华荣曾担任黄冈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25 年来,他以太极拳为纽带,在“银龄行动”老年体育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段温暖又动人的岁月。
25载拳心不移
2001年3月,距离退休还有半年,徐华荣就开始琢磨退休后的日子。“不能闲着,得为老年人做点实事。”他思来想去,最终选定了太极拳——这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既能强身健体,又可身心愉悦。退休仅18天,他就走进了黄冈市老年大学太极拳课堂。他学得最较真,课后还追着老师问招式细节,直到把每个动作吃透。
从此,“坚持”成了他生活的底色。冬天清晨6点,天还没亮,他裹着棉衣开始在户外练拳,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打转;夏天凌晨5点,太阳刚露头,他已打完一套拳,汗水浸透衣衫;老伴儿三次住院,他在病房外走廊对着窗户练;到重庆调研,在轮船窗边伴着江风练;去广州治眼睛,在医院旁人行道上趁着晨光练。“我得先把拳练扎实,把学到的套路带回家乡,传授给更多老人。”这句话,他说了25年,也践行了25年。
2007年回到黄梅县,徐华荣发现当地老年人想学太极却没老师,急得睡不着。他主动揽下教学活儿,最初在黄梅县人大机关院内空地练拳,只有几人一起跟着比划,他从不嫌烦,手把手教,一个招式抠半天。渐渐地,跟着他学拳的人越来越多,三年后,便开始在县鑫城商业区楼上空场练习,队伍改名为鑫城太极拳队,队伍从几人发展到常态化100余人,高峰时200多人。
银龄授艺暖乡间
2020年疫情期间,村里老人闷在家中,徐华荣心里不是滋味。他背着简单的行李,回到老家黄梅县大河镇花园山村,一住就是1个月,他发现山区的普通农民们有着渴望参加体育健身的需求。白天他挨家敲门:“老哥哥、老姐姐,跟我练太极,能强身!”晚上在院子拉灯教学。他为村民们出资购置了太极剑健身器材,将所学拳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渐渐地,越来越多村民爱上了太极拳运动,体育健身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可村里没固定场地,下雨就没法练,他急得上火。
“咱凑钱建个活动房吧,能练太极、跳广场舞!”徐华荣率先和家里子女一起开始自发捐款,村民们被他的热情感动,你一千、我八百地凑钱,有人拿出务农钱、养老钱,村里企业家也主动捐款。最终,村民们自发自愿捐款13万元。有了启动资金,徐华荣开始跑手续、盯施工,盯场地。100天后,村里崭新的多功能室内活动房建成。如今每天傍晚,这里满是欢声笑语,老人们打太极、跳广场舞、打乒乓球,孩子们在旁嬉戏。有位老人拉着他的手,眼眶泛红:“徐老,您让咱农村老人也有了好去处!”
太极精神谱新篇
2014年,徐华荣组织了9名鑫城太极拳队队员去河南陈家沟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去外地参赛没有经费,队员每人自掏2000元也要坚持参与,有人家里不宽裕,悄悄找亲戚借钱也不愿放弃。徐华荣看在眼里,又酸又暖:“咱不图啥,就想让全国看看黄梅老人的风采!”比赛前,他们练到深夜;比赛时,队员们把苦练的功夫全发挥出来,一举斩获8块金牌、7块银牌、4块铜牌。那一刻,徐华荣的泪水在眼圈里打转,他紧紧握着队员的手:“值了,没白练!”
十余年来,在徐华荣的引导下,在黄梅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文旅局等支持下,鑫城太极拳团队先后20余次代表黄冈市、黄梅县参加省市级、国家乃至国际级比赛,累计获得集体、个人冠军及一等奖50余次。2023年,他被评为“湖北省老年人健身达人”,是黄冈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老人。
黄梅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专委会主任、鑫城队队长兼总教练刘亚琴说:“徐爷爷是团队的精神领袖,是我们太极路上的引路人。鑫城太极拳队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技术骨干们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水平,‘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苦练与追求,这一切都与徐爷爷的影响、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如今88岁的徐华荣,头发花白、身姿依旧挺拔。面对老年体育骨干,他朴实寄语:“希望大家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做好全民健身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他没有惊天壮举,却用25年坚守,用一招一式的太极,温暖无数老年人的晚年;没有豪言壮语,却以“退休不褪色”的初心,诠释着银龄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夕阳下,徐华荣缓缓抬起手臂,开始练拳。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构成一幅最温暖的画面——这是一位老人用25年时光,为银龄志愿服务写下的最美答卷。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