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让传统文化在少年心中扎根 佛山以拳为媒将武术教育融入校园日常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5-11-11    作者:顾宁

踏入佛山校园,耳畔便响起清脆的“嘿——哈”声,幼儿园孩童挥出稚嫩却坚定的拳头,小学操场上传来武术操整齐的节拍,一招一式间,是少年意气,更是文化传承的脉动。作为咏春拳等传统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佛山正将武术教育融入校园日常,让少年儿童在拳脚间传承文化、强健体魄。

在杏美第一幼儿园的操场上,一群身着运动服的孩子正跟着老师练习咏春拳,出拳、格挡、马步,动作虽带着稚气,却也有模有样。“我们幼儿园推行代代相传的咏春拳传承模式:新入职的老师由老教师带教,全园教职工都要掌握咏春拳;幼儿从小班开始熏陶,中班掌握动作,大班就能当‘小老师’教弟弟妹妹,形成良性循环。”园长张国珍介绍,杏美第一幼儿园还与旁边的西山小学做好幼小衔接。“孩子到小学后也能继续当咏春‘小老师’,这让大家更有动力把拳练好。”不仅如此,孩子们每天做的早操更是融入了武术元素。“小、中、大班各有一套专属武术操,还有一套由广东省武术协会指导的咏春拳操,作为自主游戏前的热身,让武术自然融入一日活动。”张国珍欣慰地表示,如今在幼儿园里,“就像吃饭、游戏一样,武术已经成了孩子们的生活常态。”

在东马宁小学,又是另一番景象,该校开展校园武术已有16年了。清晨的大课间,全校学生列队站好,随着音乐打起咏春拳操和偏身拳,动作整齐有力。“我校从2009年起就成为武术训练基地和非遗传承点,现在还推行跨学科融合。”校长高学林介绍,美术课上,学生们会把咏春招式做成书签、陶偶;音乐课上,老师会编写专属的咏春拳操音乐;托管课上,专门的表演提升班还会打磨高难度动作……学校更自编了咏春校本教材,从拳术的起源到招式,系统讲解武术文化。“我们以‘崇文尚武、正心致远’为办学理念,通过武德教育推行‘正心敏学’学风、‘正己育人’教风,就是要实现‘以武育人、以武启智’。”

习练武术为孩子们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顺德大良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樊晓颐从二年级开始练习咏春拳。她说:“刚开始练拳时总觉得马步站不稳,手臂也练得发酸。但老师说,‘咏春练的是定力,更是心性。’现在我不仅能完整打出整套拳,遇到难题也会像站马步一样沉下心来解决。”二年级学生叶宸希则分享了武术带来的“意外收获”:“练习咏春拳后,我觉得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让身体变强壮,上课时更认真,做事更有毅力,练拳对体育成绩也有提升。”

同样将武术融入校园的还有逢简小学。这所建立于1987年的老校,2015年成为咏春拳培训基地,2020年又获评顺德区非遗传承基地。在学校的武术课上,老师不仅教孩子们练拳,还会讲解《武德篇》《少年中国说》等,把“自立、自强、自信、宽容、礼貌”等融入教学。“练习咏春拳不仅让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在区镇比赛中多次获奖,更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长陈咏梅表示,在逢简小学,武术早已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而是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武术在佛山校园蓬勃发展,离不开各级部门的支持。“顺德区和杏坛镇坚持‘智体并行’,要求课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1节体育课,保证学生在校2小时活动时间。”杏坛镇副镇长郝广宇表示,像东马宁小学这样的学校,不受硬件条件限制,结合本土武术优势走出特色之路,为全镇乃至全区的学生体育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如今,在佛山的校园里,武术不再是遥远的传统文化符号,而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伙伴。一招一式间,传统武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绽放出绚丽的活力之花。武术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更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勇往直前。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1   京ICP证020452号-4   京ICP证02045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