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青会的运动员村,“志愿者之家”的非遗文化体验区,吸引了不少运动员参与剪纸、点米成画、布艺绣球、编香包等活动,充分感受广西特色文化。广西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2023级本科生何美娟作为1.65万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就服务于这个岗位。“起初怕大家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后来这里成为运动员们最受欢迎的‘打卡点’,我还帮助一位背包突然坏掉的运动员缝好了背包,这些经历也让我体会到了志愿者的服务价值和意义。”
活跃于比赛现场、保障车上、运动员村、赛会场馆的1.65万名“小青芒”是本届学青会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来自广西32所大学院校,用热情、专业的志愿服务彰显新时代青年风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5日晚上临近开幕式时,志愿者中有一位同学过生日,我们在工作间隙把手中的面包给他当做生日蛋糕,虽然很简单,但对我们来说终身难忘。”服务于开幕式现场的陈俊文主要工作是相关服装、道具的准备和清点,每次演出结束后,他都会和同伴仔细清点道具,这项工作繁琐重复,陈俊文丝毫不敢怠慢,“每一名志愿者都如同一颗小齿轮,在不同岗位上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
来自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唐子涵服务于主媒体中心,他也将这次“小青芒”的志愿经历当做一次宝贵的实践。他分享道:“能够在主媒体中心进行服务是一件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我的同学们非常期望能够有机会亲身接触媒体一线的各位记者老师们,从他们身上学习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服务之余能和老师们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既是学青会礼仪服务志愿者又是学青会圣火采集仪式“圣火少女”的冯其秋,从多种身份中收获了成长。“服务初期,我要努力平衡学习生活和志愿服务,克服通勤的困难,争取每天以饱满的状态为运动员提供好礼仪服务。刚开始因为不熟悉闹出了很多笑话,但这些都是不断成长的必然,就像我担任志愿服务的冲浪比赛一样,勇敢面对每一次挑战,乘风破浪,才能不断成长。”
南宁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区丽媛表示:“学青会不仅是运动员圆梦的舞台,也是志愿者实现自我、施展才华的实践平台。学青会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小青芒’们在志愿服务中,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开阔眼界,同时也在学青会志愿服务这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中有了收获和成长,增强了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自各高校的1.65万名志愿者组成了服务团队,深刻体会到相互帮助、互相协调的团队力量,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营造了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本届学青会比赛分布在广西全区14个市、8个县、8所高校、49个场馆,如此分散的赛场对学青会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周岚介绍,共青团广西区委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牵头组成了学青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构建了“场馆自运转、高校主管理、片区统调配、志愿者工作部总负责”的志愿者调度协作运行机制,统筹全区志愿者工作。同时在协调管理上,通过“馆校对接”工作机制等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为全体志愿者争取落实学习、安全、休息、交通、餐饮、身份以及荣誉等七大方面等保障措施,共同助力全体志愿者以“优质、高效、专业”的志愿服务,为成功举办“简约、安全、精彩”的学青盛会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