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上,一个舒适便捷、可达性好的无障碍环境,对运动员及其他残障人士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从2016年筹办之初,北京冬残奥会与冬奥会就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筹办原则,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三个赛区一个标准
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在2018年9月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该《指南》是基于《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指南》和中国无障碍现行法规标准,同时参照了往届奥运会的无障碍指南编制而成,不仅注重场馆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同时形成从城市到场馆的连续无障碍环境。此外,我们还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技术指标图册》。”
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个赛区的所有场馆和设施,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均严格落实这些文件的要求,“我们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和交付”。
筹办期间,北京冬奥组委会还会同主办城市多次对场馆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总结经验,在设施建设当中力求完美。
无障碍环境全覆盖
赛会期间,北京冬奥组委秉承“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办赛理念,根据场馆参赛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设施和通行无障碍。如设置主入口自动门、无障碍坐席、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淋浴间、无障碍坡道、电梯提示盲道、运动员更衣间、低位服务台、无障碍标识等,雪上场馆还设置了无障碍打蜡房、无障碍缆车系统等。运动员所到之处,均消除细微高差、增设防滑安全措施。
场馆内还设置了醒目、简洁易懂的无障碍引导标识,确保信息无障碍。为方便视障运动员清楚地了解相关事项,组委会还在反兴奋剂检查站、医疗诊所等位置专门配备中英文对照的盲文、大字版文本或语音提示。
为保障冬残奥会运动员的安全,赛道在冬奥会基础上,增加安全防护器材,如防撞垫、防撞条,对靠近赛道的灯柱、电箱、木制围栏进行安全防护处理,配备专人定期巡检。同时为满足和保障残疾人运动员的假肢、轮椅等辅具的正常使用和维护需求,设置标准的轮椅假肢维修间,配备专业技术团队提供保障服务,确保服务无障碍。
在硬件之外,北京冬残奥会还积极打造有温度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刘玉民表示:“我们专门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对所有场馆团队及服务保障人员进行了无障碍理念、无障碍礼仪、沟通技巧、服务技巧、冬残奥会服务要点及主要残障客户群特点等一系列培训与演练。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服务做到相辅相成。”
形成可持续的无障碍遗产
同时,注重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并重,形成可持续的无障碍遗产。三个赛区所有场馆,均同步考虑了无障碍设施的赛时和赛后的双重需求。比如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无障碍坐席及无障碍卫生间均相应增加了尺寸,将在赛后作为永久设施保留,最佳观赛坐席也留给残疾人等。所有场馆在赛后都将对公众开放,为更多的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希望以此带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刘玉民表示,冬残奥会是短期的,但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长期的。“我们将进一步精益求精地做好相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带给残疾人朋友安全感和幸福感。”
北京赛区:无“碍”盛会得益于暖心细节
北京赛区承担着北京冬残奥会两个冰上项目——残奥冰球和轮椅冰壶的比赛任务,自北京冬残奥会开赛以来,场馆团队一直致力于打造无“碍”盛会,用贴心服务和暖心细节,践行“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
“冰之帆”:改造精细到1厘米
球员席、受罚席前的板墙被更换成透明板墙;场地通道铺设了白色的仿冰板;增设了轮椅假肢维修站;运动员热身区也配备了专供残疾人使用的热身器材……走进国家体育馆“冰之帆”,这里已经与冬奥会期间大不相同。作为残奥冰球比赛场馆,这里为运动员和观众引入了贴心的无障碍设计。
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新闻宣传经理张恩杰介绍,场馆在冬奥会结束当天即进入冬残奥转换期,涉及人员、设施、转播、引导标识、形象景观等12项转换任务。“比如我们将球员席的前板墙更换为透明板墙,便于运动员随时观察场内情况,做好上场准备。同时降低了球员进出场地大门的门槛高度,方便运动员使用冰橇滑进、滑出。还在赛时更衣室内及通往比赛场地通道铺设了大约320平方米的仿冰板,便于运动员使用冰橇由更衣室直接滑入比赛场地。此外还有冰面标识的转换,在运动员席等区域制冰等等。”
考虑到残奥冰球项目的特点,场馆还对冰面进行了改造,精细到了1厘米。“残奥冰球比赛节奏快、强度大、对抗激烈。再加上运动员使用的球杆尾端带有锯齿,对冰面磨损更大,所以与冬奥会相比,我们把冰面厚度增加了1厘米,达到大约5厘米。”张恩杰说。
此外,按照无障碍指南要求,国家体育馆还改造及升级无障碍卫生间及厕位16个、无障碍电梯13部,并将无障碍坐席增加到了168个。
“冰立方”:细微之处见温暖
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是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场地。走进场馆,东侧的一条“之”字形坡道随即映入眼帘。由于冰壶赛场在地下一层,为了方便运动员出行,场馆团队专门搭建了这条临时坡道,坡道设计平缓,宽度能容纳两辆轮椅并行,受到运动员们的欢迎。
不仅是坡道,在“冰立方”里,暖心的细节随处可见:卫生间采用电动门,宽幅达1米,同时还有中英文语音播报;台阶处增加了圆弧护角,防止不小心碰伤;看台区,无障碍坐席比例增加,并设置了陪同席;混采区内,挡板由1.2米降到0.6米,话筒也降到了适合轮椅运动员的高度……
“冰立方”还在10间永久运动员更衣室外,改造了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来灵活补位。据介绍,每间约30平方米的集装箱由4个小集装箱拼接而成,均采用了自动门和适合轮椅通行的坡道设计。更衣室内,设置有马桶、洗手池、淋浴等设施,并配有扶手,便捷而贴心。
此外,场馆团队还对运动员休息区进行了调整。餐台、消杀区均进行了低位改造,连冰柜里的饮用水都进行了特殊摆放,便于运动员取用。
为了真正做到观念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和设施无障碍,“冰立方”还开展了多场无障碍通用和专业培训。赛前,国际残奥委会对“冰立方”进行了两轮检查和评估,对这里的无障碍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非常深入、非常细致”。
延庆赛区:最重要的是观念无障碍
作为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比赛场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时产生30块金牌。如何更好地服务冬残奥会,如何让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媒体、观众等各个客户群在高山滑雪中心更安全、更便捷,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能把工作做细、做精,刘杰和他的团队从细节出发,“同步筹建、一岗双责”。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主要的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等工程在北京冬奥会前就已经修好,并在转换期内进一步打磨。“我们要做的是把细节再完善。越细小的人性化考虑,往往对残奥运动员更重要。”刘杰说。
无障碍工作体现在方方面面,刘杰举例说,比如需要在雪面上铺木板和防滑垫作为无障碍通道;配备无障碍车辆,调整餐桌高度等可谓事无巨细。其中对于运动员休息室的改动最令他满意,“我们饮品垂直摆放方便运动员挑选,同时我们把每种饮品在每层单独排列,适应从轮椅到拄拐的各种身高运动员,这收到了非常好的评价。”
延庆赛区无障碍运行工作包含四个重点,即设施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观念无障碍,其中刘杰最看重的是观念无障碍。他向记者阐释,无论是冬残奥会还是日常生活,包容性和通用性应该是无障碍工作的真正追求。就如同眼睛近视需要配戴眼镜一样,无障碍工作的出发点并不一定是对残疾人的特殊对待,而是在除设施等硬件改造外,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理念的软件上,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能共享社会生活的美好。
延庆赛区的无障碍工作被国际残奥会专家看在眼里。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点评说,在往届冬残奥会中,残奥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往往最具挑战性。北京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赛场是非常令人赞叹的。“比如媒体流线,即便使用轮椅,记者们在混合采访区也会感觉非常安全,这里的混采区是我见过的最无障碍的。”
罗德里格斯还说,北京冬残奥会除了硬件的无障碍,另一个重要遗产就是文化的无障碍。“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在这方面)北京无疑给下一届冬残奥会的东道主树立了标杆。”这些积极评价也让刘杰感同身受,他表示,无障碍工作从另一方面讲正是综合国力、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体现,从这些意义上来看,近年来中国社会的表现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张家口赛区:关爱无处不在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承担着重要的比赛任务,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三个大项在这里举行,针对雪上项目运动员的情况,各个场馆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都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与关爱。
冬残奥会期间,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承担了残奥越野滑雪和残奥冬季两项两个大项的比赛,共38枚金牌在这里产生,占北京冬残奥会金牌总数48.72%。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醒目的无障碍坡道蓝色标识,电梯口的宽度也都能保证轮椅的进出,电梯厢体内,楼层按键上设有可触摸的盲文。无障碍卫生间里,设有无障碍坐便器、安全抓杆、无障碍洗手盆等设施,空间也较普通卫生间大,方便轮椅回转和通行。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媒体副主任王霜表示:“我们认真分析了到场馆参赛的残疾人身体条件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无障碍流线。针对冬季两项中心参赛运动员下肢重度残疾相对集中,坐姿运动员无障碍通行需求突出的特点,专门设置了坐姿运动员雪上专用通道。坐姿运动员更换坐姿滑雪器后能够在通道上顺畅通行,自主完成从热身、参赛、等候成绩到接受采访的全流程。”
记者在混采区现场看到,每场坐姿组的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坐着坐姿滑雪器顺利滑下赛场,进入采访区。而混采区内,为运动员架设的话筒根据站姿、坐姿运动员的不同需求被设置在不同高度,围栏高度也降低到合适的位置。王霜说:“根据残疾人运动员特殊需求,我们配备了轮椅假肢维修间、轮椅存放间、坐姿运动员更衣室,并且提供无障碍交通车辆等服务。同时,还为媒体提供了无障碍工位、无障碍摄影席位。”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陈国徽介绍,在无障碍设施方面,分别为坐姿组、站姿组和视障组运动员设计不同的无障碍流线,确保他们能在比赛场地内自主通行。按标准在关键点位铺设提示盲道、安装坡道、台阶以及扶手,消除门口高差,为视障和站姿运动员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场馆还专门印制了中英文对照的盲文大字版反兴奋剂检查用语表,为视障运动员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
冬奥会期间,云顶滑雪公园一并考虑了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建设了80处无障碍设施,其中无障碍卫生间27处、无障碍坡道40处等。据介绍,云顶滑雪公园重点对入口区安检通道交通落客位、媒体工作间、卫生间、取暖间等17处区域和点位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调整优化。此外,这里还处处体现着“有爱”的细节,在比赛出发区为运动员增设了取暖棚和卫生间,让运动员可以放心舒适地参赛,并且增设低位服务台、升降机和无障碍车辆等设施,让前来云顶的人在每一处场所都能感受贴心和顺畅。
在交通方面,冬残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投入无障碍公交车104辆、福祉车13辆,满足使用轮椅运动员的出行需求。与普通公交车相比,无障碍公交车地板更低,并且具备车身侧倾、翻板摆渡等功能。残疾人运动员乘车时,志愿者在无障碍公交车后门摆放斜坡板,可以直接将轮椅推上车。而13辆福祉车每辆车可以容纳4台轮椅,每台轮椅的位置都安装了用来固定轮椅和人员的特殊安全带。为方便轮椅使用者上下车,福祉车后车门地板处专门设置了电动活动踏板。通过按钮控制踏板,轮椅可以平稳地上车。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