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才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上海市体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化人才工作服务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大局。
做好人才发展顶层设计
2021年,上海市体育局印发了《上海市体育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上海市首次制定体育人才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人才优先、服务发展、优化结构、创新机制的人才发展原则;明确了人才总量稳步增长、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的人才发展目标;制定了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党政管理、体育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人才发展任务,重点实施以教练员、科医人员为主体的“人才强体工程”,从而形成对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培养计划、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等国家级、市级人才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体系。《规划》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引领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各项目标任务正在持续稳步推进中。
优化人才成长政策环境
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上海市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上海市体育教练员、体能教练员、运动防护师职称评价标准,积极推进学校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的研制工作,进一步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针对退役运动员不愿意转型教练员、竞技体育人才流失的问题,《上海市体育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明确优秀运动员可凭借获得的国内外大赛成绩直接申报相应层级教练员职称,引导鼓励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留任教练员。近两年,上海市已有4届奥运元老、7枚奥运奖牌获得者花样游泳运动员黄雪辰,篮球名将刘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3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冠军倪华等13名优秀运动员以“直通车”形式取得高级教练员职称。此外,上海市体育局持续推进职称评审向社会开放,评审的范围在羽毛球、网球、围棋3个试点项目的基础上,拓展至象棋、国际象棋、射箭、马术、滑雪、攀岩等9个项目,近400名体制外专技人员已通过认定(评审)取得了教练员职称,进一步调动了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培养体育专技人才的积极性,夯实了运动员的社会培养基础。
2022年9月,上海市人社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体育训练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意见》,完善管理机制。上海市市优秀运动队、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区级体育运动学校等各级训练单位高级岗位基准比例较之前均提高了10%,同时增设高级岗位激励比例,进一步发挥了岗位设置的激励作用。明确区级体育运动学校可按相应比例设立正高级岗位,在2022年上海市体育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中,首次有两名来自区体校的教练员获评国家级教练员职称。
完善人才服务激励体系
上海市体育局为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将奥运会、全运会表彰奖励工作在原有工青妇序列表彰的基础上,与上海市人社局一起增设“上海市体育事业贡献奖”系列奖项,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共有11个集体和262名个人受到表彰,获得两届奥运冠军的许昕和钟天使获得“上海市体育事业白玉兰杰出成就奖”。与此同时,加大对运动员教练员在世界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奖励力度,加大对二三线教练员奖励力度,恢复“业余训练输送奖”,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还设立了上海市精英运动员等优秀体育人才保障资金。
在深化退役运动员保障工作方面,上海市连续7年举办以“人生新赛场”为主题的运动员退役仪式,精心策划仪式环节,强化运动员的荣誉感归属感,邀请运动员安置接收单位共同参与,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情感认同,为运动员开启人生新篇章汇聚精神力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坚持组织安置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退役安置政策,努力拓展退役运动员安置渠道,每年100名左右的退役运动员均能做到当年退役当年安置。制定《上海市优秀运动员选调、引进管理办法》,优化优秀运动员招录标准和程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制度。凝聚各方力量,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辅导体系,开展退役运动员综合素质培训以及实习实训,切实提高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能力。
图片来源:上海市体育局微信公众号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