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小球中心跨项冰壶集训队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瑞士外训,全队返回北京。在办理完必要的手续之后,几乎没有太多停留,全队就转场前往长春继续进行集训,真正践行着“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的要求。
从去年11月在加拿大外教的指导下第一次踏上冰面,到卡尔加里两次外训收获满满,再到青海多巴基地高原夏训打好体能攻坚战,经过半年多的锤炼,小球中心跨项冰壶集训队这支年轻的队伍已经让人眼前一亮。
和加拿大一样,瑞士也是冰壶运动十分发达的国家,在此次为期两个月的瑞士集训中,年轻的队员们抓住每一刻能够利用时间,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汲取着冰壶运动的养料。“瑞士的冰场条件十分理想,这使得我们能够集中精力改善我们投壶的力量控制和出手技巧。我们在能做到的所有方面都进行了训练,包括扫冰能力、投壶技术以及比赛战术。”跨项集训队加拿大籍主教练珊农介绍,整个瑞士外训期间,全队的训练进行得非常顺利,队员们体验了不同的场地,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
初到瑞士不久,正好赶上当地的冰壶运动员结束了假期,逐步开始恢复训练,在集训队训练的场馆里,经常会有瑞士国家队的选手前来,这些在世界杯、世锦赛上拿到过好成绩的高手们对待训练,尤其是基本技术的训练非常严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这也给了集训队的队员们很多感触。
“我之前就是滑行不稳,基本功不够扎实,有的时候太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在巴登的冰场,瑞士国家队的队员的训练就是基本功,一遍一遍重复改正。在瑞士的训练让我稳固了技术,在瑞士的见闻让我更加重视基本功的练习,也更加自觉。”看着这些高水平选手仍然在细抠基本功,队员李岚鑫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按照训练计划,跨项集训队在瑞士期间的训练仍然是以巩固体能、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为主,同时积极参加当地举办的比赛,在实战中进一步增强技战术的运用。
对于跨项集训队来说,多打比赛,多在冰面上体会投壶、擦冰的感觉,甚至是在冰场上多喊几声,都是积累和收获。队员刘殊伟说,在瑞士的冰上训练增加了更多的比赛和实战,让队员们更多地在比赛中去感受力量控制,在比赛中去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比如因为主视眼的问题,在顺逆时划点就会有不一样的问题。教练还会针对不同的技术进行不同的训练,有扫冰训练、进营力量训练、击打训练等,还会针对不同的垒次进行针对的占位、进营、击打、战术的学习。”
“经过前期8个多月的训练,队伍在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正在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一致性。”珊农介绍,瑞士的集训过后,跨项集训队的扫冰能力提高了15%,投壶能力提高了6%,超过了两个月的预期训练目标。不过珊农也表示,这支年轻的队伍依然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战术和比赛技巧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如冰面阅读能力和喊线能力,但是这些技术将随着比赛经验的增加而提高。”
体能是竞技赛场的入场券,冰壶运动也不例外。在瑞士期间,跨项集训队的体能训练丝毫没有放松。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也切身感受到了体能加强所带来的益处。“在加拿大、多巴打比赛有时一天三赛,身体酸痛严重,导致第二天的比赛发挥不佳。但在瑞士集训加强体能储备后,再应对一天三赛已经没有压力,第二天也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队员马宬哲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士集训期间,跨项集训队部分队员回国参加了在体能大比武和国家冰壶队选拔测试。在体能大比武的8个小项中,他们获得了一个第5名,一个第9名,一个第12名,一个第17名,一个第18名和若干前40名;在选拔测试中,他们交出了两个第10名,1人70分、7人在62分以上的答卷。
对于体能的重要性,珊农也有自己的理解,“我们的球队要想脱颖而出,体能是绝对必要的。我们对待体能和冰上训练一样严肃。冰壶比赛时间很长,通常要求运动员每天打8至10个小时,成为冰上体能最强的球队是我们的目标。”
目前小球中心跨项冰壶集训队正在长春冰上训练基地进行集训,“在长春的集训我们将集中在微调个人投壶和一些团队技能,为即将到来的比赛阶段做准备。”珊农介绍。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