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二阶段第一组对决上周末解开悬念。纵观两回合较量的过程和最终结果,老牌球队打关键战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也很好地展示了球队底蕴。
天津泰达与河南建业在中超第一阶段分别是苏州赛区和大连赛区的第八名球队,虽然中超保级组各支球队之间很难说谁有优势,但从阵容和此前表现分析,深圳佳兆业和武汉卓尔这两支球队似乎还是比泰达和建业更应该提前完成保级任务。
毕竟,深足替补席上都有国脚级球员,武汉卓尔阵容更是拥有多名入选过近几期国足集训的当打球员。从第一阶段成绩上看也是如此,深足将冲击争冠组席位的希望保持到最后,卓尔则一度是上港和国安之外,苏州赛区的第三强队。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泰达和建业都是在两回合比赛中与对手打成一胜一平,虽然不无惊险,但都顺利地提前完成保级任务。
这样的结果出现后,不由得引发外界热议,两队的成功“逆袭”也确实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其中就包括底蕴二字。
底蕴未必一定是强队的专属名词。去年是河南建业俱乐部建队25周年,集团董事长胡宝森的一句告白或许难称响亮,却极具穿透力:用坚守,证明时间的力量。从甲A、甲B到中超、中甲,建业一路走来有足够的理由宠辱不惊。泰达也是如此,即便球队不算是传统豪门,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泰达从未降级,这样的成绩积累成册,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
所谓底蕴,很大程度上就是足够的经历沉淀出的底气。这种底蕴不一定是现在的队员曾经历过什么,而是通过各种环境因素形成的一种很微妙的影响。甚至不仅是在俱乐部内部,包括这座城市的球迷、媒体等方方面面,他们的态度和创造出的氛围,也都会对球队和球员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很多地方,一支球队都会受城市文化和环境影响,进而形成自己的性格,即便队员更替也会传承下去。当然,俱乐部的管理经验更加直接,包括在什么时间对球队做出怎样的调整,比如泰达和建业两支球队的换帅时机和方式,如今看来就称得上恰当其时。
不仅是保级组,争冠组的“京鲁大战”与“沪上德比”竞争之激烈,比赛之胶着也让人惊叹。国安、鲁能和申花也恰好是中国足坛三支顶级联赛的老牌强队。
如果说保级组每一场比赛都可以称为“生死战”或“保卫战”,那么以冠军为目标的争冠组球队,每一场就都是“天王山之战”。回顾以往,这三支老牌劲旅经历过无数次类似考验,也创造了无数经典,他们在争冠组伊始就打出如此激动人心的比赛,依然可以用底蕴来解释。
今年中超独特的赛制,让第二阶段比赛从一开始就进入到白热化争夺。对于球队而言这是全新的考验,但这也让包括底蕴在内的一些元素,较之以往的联赛竞争环境被进一步放大。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