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冰球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于1月28日完成首次制冰工作,目前已具备测试条件。
根据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国家体育馆改造工程于2018年12月开始,2020年12月完工,历时24个月。除对其主馆进行改造增加相关功能外,还在其北侧新建冰球训练馆,改建后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国家体育馆配置两块符合奥运赛事标准的冰球场地,冬奥会时一块用于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
国家体育馆采用环保型制冷剂,于1月22日开始制冰,历时6天,圆满完成两块冰面的工作。来自美国的主制冰师、制冰专家尼尔森·多恩·莫法特介绍,目前国家体育馆冰面状况及制冷机组运转良好,冰面质量已达到冬奥会的标准和要求。
为确保冰面下结构层平整度误差在±5毫米之内,项目引进瑞士激光摊铺仪同时配合激光测距等监测设备,对冰面结构层实行逐层校验,随时纠正,为高质量冰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体育馆此次改造的另一亮点是提升了整体观赛环境。国家体育馆体育照明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电脑精准模拟,实现现场精准定位安装,无需再进行二次调试,一次即可达到设计要求。为烘托赛事现场气氛、让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赛场情况,国家体育馆还在比赛场馆中央增加了曲面斗屏,形成全方位的清晰视角,方便赛场裁判和运动员及时了解比赛信息。
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冰面既可满足赛时需要,也可转换适用于花滑、短道速滑等项目,提高冰场利用率。场馆还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未来,国家体育馆除开展群众冰雪活动以外,还将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进行融合,搭建更加综合、立体的产业链。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