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随着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圣火的熄灭,2020东京奥运会落下了帷幕,这也意味着全球体坛正式进入了“北京冬奥会时间”。8月8日距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不足6个月,冬奥会筹备工作已进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场馆建设是举办北京冬奥会的基础,也是筹办工作的重中之重。于2016年启动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建设工作历时5年多,在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两地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39个场馆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将于10月迎来冬奥测试赛,6个月后迎来北京冬奥盛会。
用东京奥运会成功经验助力北京冬奥会筹办
在东京奥运会期间,除了征战中的各支国家队,还有一支队伍每天也在忙碌着,他们就是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北京冬奥组委从7月初至8月初派出了工作人员在日本东京开展了观察员项目任务,观察员分别来自开闭幕式、竞赛、场馆、礼宾、运服、技术、抵离、交通、总策、注册和人力等业务领域,希望从东京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致入微的细节,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思路和助力。
北京冬奥组委东京奥运会观察员团团长王军介绍,来到东京的主要目的就是亲身感受东京奥运会的文化氛围,了解东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和赛时的组织情况,特别是有针对性地了解奥运会疫情的防控政策和办法,场馆采取的具体措施,体验在疫情防控下各项赛事工作的整体运行,并结合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情况提出我们相关工作的政策优化和措施改进。在这次观察团的工作中,除了了解和学习东京奥运会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还和巴黎奥组委、米兰冬奥组委进行交流,了解其它城市的筹办情况。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主任常宇在现场观摩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他说:“尽管东京奥运会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开幕式还是有不少亮点。北京冬奥组委正在积极筹备,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努力以简约、安全的方式,呈现精彩的冬奥会开闭幕式。”
如何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办好大型体育赛事,是东京奥组委的工作难点,也是北京冬奥组委会观察员团关注的重点。北京冬奥组委会运动会服务部医疗卫生处副处长王同国认为,东京奥组委对于一些防疫细节的用心是值得北京冬奥会学习的。他介绍说,有的场馆安装了脚踩式的酒精消毒设备,避免用手压酒精壶引起交叉感染;有的酒店在大厅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标识,区分抵达不满14天和满14天可自由活动的人员流线;奥运村、部分酒店为奥运相关人员发放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包等。
王同国认为,从机场抵离到运动会住宿、餐饮、医疗和公共卫生,东京奥组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做法,比如在国外奥运相关人员集中到达机场以后,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快速引导人员离开机场,避免加大感染;比如提前掌握每天到达东京的航班和人员的一个数量信息,合理安排机场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设施,并且设置好一米线,提醒人员保持距离进行交谈;比如就餐区分为隔离满14天人员就餐与不满14天就餐,并且餐厅里有一些亚克力做的隔板,降低了飞沫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王同国说:“通过观察我认为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冬奥会要加强管理,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场的监督管理员,都有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才能争取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做得更加细化。”
北京冬奥组委观察员王鲁蛟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北京冬奥会输出中国文化的问题。通过近距离观察东京奥运会,王鲁蛟发现,东京水上运动员中心的主色调是蓝色,与蓝色的泳池融为一体,将整个场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泳池,让人感觉自己像是在跟运动员们同场竞技。有明竞技场的主色调是红色,营造了热烈、激情的氛围,充分展示了排球这一对抗性项目的特点,会让人忍不住心潮澎湃,想大声为运动员加油呐喊。除此之外,在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背景板上绘制了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人物等,借此让更多人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
王鲁蛟介绍说,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中,同样设计了属于主办国的核心图形与色彩,天霁蓝、霞光红这些色彩系统已经运用于多种冬奥会筹办途径。通过观察他建议:在场馆色调选择方面,可以根据冬季运动的特点进行设计,进到场馆内,便能有“沉浸式”的体验感,比如高山滑雪是速度型的项目,可以用红色、热烈的颜色作为场馆主色调;而像冰壶这种项目,可以采用一些相对沉静一点的颜色,比较符合项目特点。
绿色 创新 可持续 张家口赛区场馆投入使用
张家口赛区承担了大部分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在北京冬奥组委举行的冬奥场馆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张家口市筹办冬奥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海峰介绍了张家口赛区场馆建设最新情况。
张家口赛区共有9个场馆,含4个竞赛场馆,分别为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5个非竞赛场馆,分别为张家口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山地转播中心、颁奖广场、制服和注册分中心。4个竞赛场馆已于去年底完成建设,并在今年2月举办的“相约北京”雪上项目测试活动接受了检验。在5个非竞赛场馆中,张家口冬奥村全部建设任务已于6月完成,目前正按照北京冬奥组委要求进行设施设备优化完善,确保尽快交付使用;山地新闻中心、山地转播中心、颁奖广场、制服和注册分中心均为现有永久设施改造或临时设施搭建,正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建设。
建设高星级绿色冬奥场馆,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工作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云顶滑雪公园4个竞赛场馆,均获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张家口冬奥村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
智能照明技术、智慧运营管理技术、雪质检测技术是张家口赛区保障场馆运行和赛事组织的技术支持。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多场景智能化照明模式,既满足了国际体育赛事转播对光环境的高要求,也避免了光污染;云顶滑雪公园的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运用3D全景安全控制台、移动式哨兵车站等安防技术,提升场馆安全防范的智能化水平;雪质检测通过建立雪质判别模型,对雪硬度、雪密度、表面温度等雪道雪质的判定、监测,对赛事不同项目的用雪进行可行性预测分析和预报,提升不同气候条件下冰雪赛道制作和高效能造雪模式。
刘海峰介绍说,张家口将以两个场馆群为核心,联合崇礼区其它6家雪场,充分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继续举办群众性冰雪活动,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把崇礼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冬季冰雪旅游目的地。
北京冬奥会场馆10月将迎国际测试赛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建设工作于2016年启动,至今已有5年多。在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两地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场馆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包括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24个非竞赛场馆。截止去年年底,12个竞赛场馆永久性设施已经完工。2019年至2020年,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对所有12个竞赛场馆均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对比赛场地、比赛训练赛道进行了验收和认证,对场馆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2月和4月举行的雪上和冰上“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对场地比赛相关设施进行了全要素测试,主要包括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音响系统、灯光系统、造雪系统、缆车系统、防风系统、安全网等。经过二十多天的测试,所有的竞赛场馆均顺利通过考验,设施运行表现出色。今年10月至12月,北京冬奥组委将举办10场国际测试赛、2场国内测试赛和3次国际训练周。
据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建设共有八大特点: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奥运遗产、冰上场馆采用环保先进的制冷技术、雪上场馆传承自然山林理念、所有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所有场馆使用绿色能源、场馆建设带动工业遗址再复兴、场馆设计融入中国元素、赛后利用计划贯穿场馆建设始终。
非竞赛场馆建设工作也进展顺利。目前,部分非竞赛场馆如主运行中心、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办公区、技术运行中心、交通运行中心和注册与制服发放中心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三个冬奥村永久性设施已经完成;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正在由奥林匹克转播公司进行内部装修;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改造也将在今年10月完成。
此外,北京冬奥组委密切关注东京奥运会的疫情应对措施。“下一步,我们会借鉴东京经验、结合北京防控政策,‘一馆一策’地制定防疫方案,会增加一些临时设施,比如隔离通道、临时厕所、隔离板墙、临时隔离点等。这些补充的防疫措施工程量并不多、施工难度也不大,不会影响临时设施的按时交付。”刘玉民说。
下半年,场馆建设工作将完成国家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部分收尾工作,并结合疫情防控政策,对场馆设施进行微调和完善,年底前完成所有临时设施的交付。
赛后场馆全面开放服务大众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于德泉日前在北京冬奥组委举办的冬奥场馆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工程建设从2017年3月31日开工,历经4年多,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
截至目前,根据《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2021年版)》,由北京市负责组织建设的北京及延庆赛区冬奥会工程,即8项竞赛场馆,已于去年年底全面完工,并全部完成制冰制雪工作,经过了赛事活动全方位的测试检验。9项非竞赛场馆,目前已完工8项。剩余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随着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建设、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目前已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建设改造阶段,计划于今年10月完工。
此外,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冬奥工程项目还包括31项配套基础设施,已于今年6月全面完工。31项配套基础设施包括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11个交通项目,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海陀变电站等12个电力项目以及延庆赛区综合管廊等8个市政配套设施。
据于德泉介绍,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北京留下一份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是北京赛区工程建设近5年来始终追求的冬奥建设“双目标”。通过建设,北京冬奥工程今后将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冬奥会通过建设世界首条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北地区丰富的绿色清洁电能引入北京,不仅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100%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冬奥会,同时实现了“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随着2020年底这项工程的投用,来自张家口的光伏、风电等绿色电能已经进入了北京市的每一户家庭。
由北京市负责的冬奥工程建设中有31项是基础设施,交通项目占到了11项。“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赛时这些设施为冬奥会提供必要服务保障,赛后将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久的支撑。于德泉介绍说,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均已实现地铁覆盖,“赛后这些交通网络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便利。”于德泉说道。
此外,北京及延庆赛区共新建和改造了8个竞赛场馆和5个训练场馆。其中包括多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体育设施,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于德泉说,这些国际一流场馆今后将为北京带来更多高水平的冰雪赛事,满足广大市民文化体育休闲需求。
北京市冬奥工程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在全面完成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今年北京市还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临时设施的建设和赛时设施保障等工作。
冬残奥无障碍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完工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北京冬奥组委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努力营造规范化、国际化、信息化、人性化的场馆无障碍环境,并与主办城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协调合作,推动提升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经过近6年的精心组织、筹办,北京冬奥组委已在场馆无障碍建设等领域中取得重要成果。在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目前12个竞赛场馆和3个冬奥村(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已与场馆主体工程一起同步完工。冰上项目场馆和雪上项目场馆分别于今年2月和4月成功举办了“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近日,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无障碍专家、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北京市无障碍专班办、张家口市冬奥办等开展了无障碍联合检查活动。
根据检查情况,所有竞赛场馆和3个冬奥村(冬残奥村)的各主要客户群无障碍流线清晰顺畅、无障碍永久设施建设规范标准、可持续及人性化建设目标明确。据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介绍,截止目前,竞赛场馆和3个冬奥村(冬残奥村)改建、新建无障碍电梯227部、无障碍卫生间496个,厕位158个、无障碍客房863间、无障碍更衣室45间,轮椅坡道152处,无障碍座席数量和比例达到了赛事运行要求。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