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期间,延庆冬奥村将接待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将接待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的30多个代表团约5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
延庆冬奥村近日开展了全流程、全要素的运行模拟测试。测试将能源、设备的“硬测试”与运行、应急的“软测试”相结合,全方位检验了延庆冬奥村赛前运行状态。在12月16日举行的北京冬奥组委冬奥村筹备情况吹风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主任宋雪莹介绍了相关情况。
在这次测试的诸多亮点之中,“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以及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体现出的人性化和人文关怀,得到了参测人员们的一致好评。
村内交通暖心
宋雪莹说,延庆冬奥村地处北京北部山区,海拔在900米以上,温度较市区低5至10摄氏度。考虑到这些因素,延庆冬奥村设计建造了贯通南北的暖廊,联通村内所有组团,运动员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到达村内所有居住组团和公共组团。延庆冬奥村与竞赛场还有着便捷的交通。冬奥村毗邻缆车站,运动员可乘坐缆车或班车前往高山滑雪场馆。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可以通过高山滑雪中心结束区与村内连接的雪道,在不换装、不拆卸雪具的情况下,自行滑雪回村。
冬奥菜单用心
此前,北京冬奥组委公布了运动员冬奥菜单。678道菜品,8天一循环的菜单实属诱人。冬奥菜单的制定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历经菜单编制、风险评估、课题研究、菜品试制、优化完善等不同阶段。这其中也处处体现东道主的细致和用心。三个冬奥村(冬残奥村)赛时将使用相同的菜单和菜肴配方,满足各种口味、不同宗教和冬奥村居民的特定饮食需求。据宋雪莹介绍,为了达到菜单设计的“中西兼顾、品种丰富、合理搭配、营养健康”的目标,北京冬奥组委专门组建了餐饮保障专家团队,由运动、营养、餐饮多个领域专家针对食材成分、菜品规格、制作流程进行反复研讨、试菜和检测。
宋雪莹介绍,冬奥菜单共耗时3年11个月。过程中面临反季节种养殖、山地运输等挑战,需要统筹考量不同项目运动员对营养、热量的不同需求,以及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因素。在满足不同国家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宗教文化的基础上,菜单还融入中国特色饮食和地方小吃。同时在菜单编制过程中特别考虑高山项目餐饮要求和供应条件,以保证菜品完全熟制和在严寒条件下的保温。
“冬奥会期间恰逢中国春节,冬奥村(冬残奥村)的餐饮服务也将围绕中国节庆主题,增添中西方特色餐饮美食供应,让运动员体验周到的餐饮服务,感受饮食文化交流的魅力。”宋雪莹说。
细节服务贴心
在防疫和医疗服务方面,冬奥村内的综合诊所设置急诊、外科、内科等18个科室,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200人医疗保障团队,为赛时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每日16个小时的基本门诊及24小时的紧急医疗服务。在细节方面,冬奥村还特别考虑到被隔离运动员的情绪。在综合诊所隔离室、临时隔离点都专门摆放了绿植、书籍,播放舒缓的音乐,增设健身器材等。
此外,延庆冬奥村在徽章交换区设置了活字印刷可移动模块背景墙,让各国运动员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在冬奥村内的小庄户村文物遗址,还可以体验奥运文物保护、遗产运用的具体实践。自助明信片打印机增加了编辑和签名功能,此外还有具有延庆村元素的个性化邮戳。
据了解,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在场地设施、物资、设备运转调试、人员储备方面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基本具备赛时运行条件。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