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竞技体育>正文

(体育研究)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2-12-20    作者:陈继平

武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陈继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体育精神在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武汉体育学院非常重视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与建设,今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成为武汉体育学院学术研究的一个亮点。今年学校期刊社还组织了“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研讨会,集中推出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推进中华体育精神研究方面,学校不仅推出了中华体育精神的专著和论文,2021年还立项了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推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体育精神在中国女排的代际传承研究》,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的构建研究》也是由武汉体育学院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提出,引领并推动了我国体育学界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

一、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体育精神反映着中国体育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不仅是中国体育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着我国体育几十年来的经验积累,表现了体育人对体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朴实,展示了体育人不放弃理想与信念的坚守与奋斗,它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体现和发展。中华体育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对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发扬”作为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予以明确,并进一步细化了“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战略任务。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体育文化体现在体育的各个领域:它源自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竞技体育;扎根于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群众体育;辐射于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蕴含于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体育文化。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精神动力、核心支撑和价值引领。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体育实践中总结与提炼的中华体育精神,成为体育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能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中华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指明了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华文化的灵魂地位,启示我们,高校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注重中华体育精神中突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进取的精神,加强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发挥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体育竞赛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继承红色革命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中华体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中华体育精神孕育于解放区的红色体育实践。革命战争年代,来自解放区的红色体育具有革命性、群众性的鲜明特点,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是红色体育的光荣传统。这种革命文化对中国体育的影响是持久的、深远的。中国国家队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中国体育“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确立,都是与革命文化、部队作风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为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就能将革命文化继承下去,传承好中国体育中展现出来的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主义气概,保持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

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体育精神孕育和萌芽的土壤,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精神气质、审美偏好、体育伦理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体育精神扎根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粹。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比如在太极拳中,就蕴含着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对“知行合一”行为方式的推崇。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就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中国的文化血脉一代代传递下去。

五、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体育既是国家强盛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强国的衡量标准不仅是竞技体育的成绩,还包括国民身体素质、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度、体育产业发展等指标,这也正是体育事业的发力所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人民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丰富的体育文化产品、对精神世界的文化需求。

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发展模式,借助培训、比赛、表演、展览等多种途径,增强体育的吸引力,提升广大民众对体育的认可度和参与度,用体育文化产品去吸引和影响体育参与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体育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是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能够凝心聚气、聚沙成塔,对内激励民众,对外树立形象,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社会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挑战自我、追逐极限的竞技场上,体育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从来都不只有奖牌和领奖台,更有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回首中国体坛的那些璀璨时刻: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创造“五连冠”壮举、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登上金牌榜首位、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史上最佳成绩……激动人心的成就背后蕴含着中华体育精神。随着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争金牌而不唯金牌,争名次而不唯名次”越来越成为共识。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中华体育精神具有凝聚民心、整合社会、激发斗志、激励斗争精神的积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体育精神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在激烈的体育对抗和比赛竞争中创造出来,不惧挫折、迎难而上,不仅在体育界,而且在整个中华民族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