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总能在训练场地看到学校副校长同时也是自行车教练的王海利在为队员们加油打气、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如今他重任在肩,不仅要提升队员们的竞技水平,还要全面考虑学生们的未来发展。虽然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能够尽自己所能,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体育梦想的种子,助力中国体育事业、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王海利感觉自己过得非常充实。
王海利说,从事一个行业,首先是兴趣,然后是经验,再则是运气。王海利在运动员时期最好成绩为全国山地车锦标赛冠军。他是中国第一批山地车国家队队员、备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山地车项目成员之一。自行车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小就非常痴迷,运动员的业余生活就是擦车,睡觉时赛车都要放在床边。
“理想是支撑人的信念,是事业的原动力。”王海利2002年从国家队退役后,便和妻子张海霞来到上海,在当时的南汇少体校担任自行车教练员,一直扎根基层。几十年如一日,他对自行车的热爱始终如一,凭借自己的经验、知识在体育领域发光发热。
当时车队的队员都是王海利夫妇去周边20多所学校挑选的。每次发现好的苗子,王海利都特别兴奋。“教练员就是一份挑选人才的职业,工作过程就像是在寻宝似的。我也会坚持一直找下去,并始终保持对这份事业的兴趣和热情。这种热爱与兴奋感,就是我内心一直追随着的体育梦想。”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海利就是一位惜才爱才的伯乐,他不仅善于发现好苗子、培养好苗子,而且还会因材施教、因材输送,发掘出每一个好苗子最大的发展空间。王海利不仅发现了钟天使这样的奥运冠军,还发掘了去年获得全国场地自行车联赛冠军的宋超。有意思的是,当年小宋超被招进队里时还不会骑车。王海利灵机一动,把女儿的小自行车拿来,让宋超坐在车上双腿蹬地往前滑,然后再把脚放上去。没多久,小宋超便学会了骑车。王海利对孩子们的训练非常上心,每天都会琢磨一些小活动,努力做到寓教于乐,消减高强度训练中的枯燥,使训练效果最大化。为此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和王海利一起训练。
中国首位自行车个人项目世锦赛冠军、中国自行车队奥运金牌“零纪录”的打破者、东京奥运会该项目卫冕冠军……钟天使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启蒙教练王海利的悉心培养。看到钟天使一步步成长起来,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王海利发自内心地为她感到高兴。回忆起执教钟天使的日子,王海利不吝夸赞,一切仿佛历历在目。
虽然训练枯燥乏味,但是每一堂训练课、每一场比赛,钟天使都认真对待。“钟天使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待每一堂课,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令王海利印象深刻的是,在40公里的耐力训练中,小队员们都陆续掉队,但小天使仍紧跟领骑的男队员,虽然几次因为疲劳险些摔下车,但是她都咬咬牙,坚持跟上不掉队。这对于当时只有12岁的小姑娘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的拼搏意识是很多同龄人不具备的。”王海利说。
不论三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钟天使的训练都一如既往地进行。一度钟天使萌生退出的念头,她的父母也很心疼女儿,舍不得让她吃苦,但是王海利深知钟天使是块从事自行车运动的“好料”,于是他凭借与生俱来的韧劲软磨硬泡,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一次又一次耐心劝说。钟天使的父母被王海利的诚意打动,接受了王海利的选择。就这样钟天使继续回队,跟着教练训练,而她只是简单抱怨过后便又全身心投入到刻苦训练当中。“非常感谢钟天使的妈妈,在劝导天使重返训练场这方面,她妈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王海利说。2004年9月,在教练的推荐下,钟天使顺利进入上海第二体育运动学校,2009年进入国家队。从里约奥运夺首金再到东京奥运蝉联金牌,从梦想的启航到腾飞再到再创辉煌,钟天使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过。而这一路,王海利也一直在默默陪伴、支持着她。
如果说奥运冠军梦想成真的车手钟天使是自行车运动项目的追梦人,那么王海利和他的教练团队,则是甘心情愿当自行车运动事业的护梦人。运动员、教练,追梦人、护梦人,他们长年累月不畏艰辛,彼此成为守梦人。
未来,王海利也希望自己能够再为中国自行车运动发掘、培养出下一个“天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