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体育研究)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战略使命与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0-02-24    作者:杨国庆 彭国强

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着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新目标,从战略层面做好发展规划,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成为一项重大任务。2019年8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3大战略目标、6大战略任务和3大建设工程,对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赋予了竞技体育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面对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要求,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新问题。为更好的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以更加实干、创新、更有效率的战略布局去迎接挑战,科学统筹新时代竞技体育的新发展。

一、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新挑战

一是竞技体育的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适应。竞技体育体制机制面临市场经济冲击的矛盾突出,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依然依赖于政府行政手段,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二是竞技体育功能价值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不适应。传统的竞技体育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价值,主要服务于国家的政治需要,导致了竞技体育的社会活性下降,短期内难以全面融入国民生活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健康促进、文化教育、消费升级等多元需要。三是竞技体育内部结构与体育事业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不适应。竞技体育规模、结构不均衡现象突出,奥运会项目与非奥运会项目之间,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之间,优势项目与弱势项目之间,个人项目与集团项目之间,竞技体育内部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四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与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竞技体育内部组织缺乏活性,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和保障等要素驱动实现发展,竞技体育主动融入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突出。五是竞技体育的职业化程度与市场经济下的高度职业化趋势不适应。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发展依然存在冲突,竞技体育职业化程度不高,缺少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世界职业赛事接轨的高水平职业联赛。六是竞技体育训练水平与科技助力下的科学化、智能化要求不适应。竞技体育的科技驱动力量比较薄弱,科学技术与运动训练结合不够紧密,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体育装备、科研仪器等高精尖技术还未普遍应用,科学训练水平不高。七是竞技体育人才结构和总量与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不相适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各类人才发展不平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不够科学,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多元投入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

二、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国家发展指出了新的历史方位。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首次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纳入了党代会报告之中,体现出体育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面向新时代,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不仅要推动竞技体育实现自身快速发展,而且要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促使竞技体育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的中国竞技体育要贯彻五大发展思路:

一是思想主导。竞技体育事业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把竞技体育事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去落实、去担当,以新思想引领竞技体育改革发展新实践,开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新征程。

二是目标主导。竞技体育事业要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助力于强国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道,发挥竞技体育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效益,为实现体育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三是改革主导。竞技体育事业要围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要求,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关键,以优化结构布局为重点,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从备战奥运、筹办奥运、创新体制、依法治体、科学训练、人才培养、科技助力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水平。

四是市场主导。要转变竞技体育发展观念,充分利用市场优势,调动社会力量支持竞技体育发展;要坚持融合发展,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协会等多元主体关系,推动各方协同合作;要整合多方力量,协调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努力实现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市场支撑、群众参与的法制化管理体系,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创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

五是发展主导。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要着力于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平衡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布局,努力实现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竞技体育向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方向发展,提高为国争光能力,使竞技体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新作用。

三、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新目标

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思考竞技体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中的发展方向,规划竞技体育在不同时期国家发展中的战略目标,使其更好地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为此,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对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路线图和进程表,对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要求,以《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竞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精神为指导,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要求,推进竞技体育的结构性改革,以备战和筹办好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重点,补思想观念短板、社会组织短板、基础设施短板、运行机制短板、科技和人才支撑短板。到2020年,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现代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完成2020年东京奥运会既定的参赛目标,扎实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各项办赛和参赛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基本实现竞技体育结构更加优化、效益显著提高的新局面。

第二个阶段:从2020-2035年,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到2035年,竞技体育中的弱项短板基本补齐,竞技体育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支撑”的法治化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运动项目协会发展社会化、市场化、实体化程度较高,竞技运动项目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大幅跃升,竞技体育参与人群数量显著扩大;以学校体育为基础、社会和市场力量广泛参与的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运行;职业体育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涌现出一批世界顶级的职业联赛、职业俱乐部和赛事品牌;竞技体育与国家各项事业基本融合,竞技体育的娱乐、休闲、健康、教育、经济、文化等多元价值得到很好的发挥;运动训练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奥运会和世界大赛成绩处于世界一流,冬季项目综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第三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全面实现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健全,奥运会和国际大赛管理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优化,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潜力持续增大;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合理,竞技体育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得到均衡发展,形成结构优化、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教育系统、体育系统、社会组织深度融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建立;形成具有社会活力和市场资本支持的国内综合性运动会和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别的竞赛体系;集体球类项目职业俱乐部蓬勃发展,国际体育明星不断涌现,职业赛事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提升,培育出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化超级品牌赛事;竞技体育全面融入“五大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中,竞技体育成为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生活方式。 (中)(南京体育学院院长 研究员 杨国庆 南京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研究院副院长 彭国强)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