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界有曰:“太极拳打人绵软不用力。”或曰:“用意不用力,用劲的不是真太极(拳)。”事实果真如此吗?那我们就来探究一番太极拳是否真的如上所述?
武谚云:“一力降十会,无力不为拳。”这句武谚充分说明一个道理,既任何拳种或任何技击搏斗功夫都需付出劲力能量,此为永恒的真理。这是指武术人之间的搏斗而言(非练武者与普通民众比武),即在同等条件下,如体重级别、拳种派别、竞技规则、应对环境等。而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或借力打力等,那都是两者功力差距甚远的体现,即劲力速度均胜过对方很多者,在竞技对抗时招式的运用才能做到轻灵娴熟,亦即在同等招式运用娴熟及灵变能力相仿的情形下,最终还是以劲力能量的比拼决定胜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搏击运动员早后半场时呈现后继乏力现象,难以发挥技术与灵变,其皆因体能功力欠佳,“劲力”能量不足。充足强大的体能加千均能量的后盾,招式运用才能做到轻松灵变,胜算更具优势,这也是为什么竞技对抗赛要分重量等级的主因之一。
然而,有人对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偏抓住“松、软”不放,竟然强调“越松越柔软就越坚刚”,说太极拳就是如此反其道而行的神奇之功,致使常人“难以悟道”。笔者却认为此种说法简直就是“奇谈怪论”。
太极拳并非像那些文化层次高大上且以文盖武的“大松大软”神论者所述,而应是实力与巧劲的融合运用,才是决胜因素。其实力指的就是“劲力”,太极拳流派称之为“内劲、掤劲或缠丝劲”。无极浑圆桩、太极拳是“劲力”的培育,推手、接手类的对抗训练才是速度与巧劲运用的法门。否则根本不用练太极拳,而直接对抗训练就是啦,难怪有些人不练太极拳而直接对抗训练,得到的结果也比那些光练太极拳而不练推手散手的人更有胜算。所以,太极拳套路训练和推手、散手运用训练是有区别的,别以为会几招太极拳就拥有太极拳功夫了,但不练太极拳者,那也只是巧劲的灵变运用,而非自身功力(劲力)的提高,功力与运用相结合,才是太极拳系统功夫的真正功夫,否则都是对太极拳功夫的错误理解。
太极拳(套路简称)宗旨就是为了摧僵化柔练,就弹簧般的柔韧之刚,即“内劲”功夫(掤劲、缠丝劲),是成就太极拳系统功夫的必经之路,其虽为招式的链接共练,目的非但只是为了掌握和熟悉招式动作,更是起着“获取(聚积)劲力和运送(畅通)劲力的作用”(熟悉通畅劲路走向),这才是练太极拳的真正目的。亦即为了获得和聚积劲力“能量”及日后的武道运用。太极拳为内家拳,其劲力蕴于内而不外露,故称“内劲”。“内劲”的大小是以其所聚积能量的强弱来衡量。平时我们所见所闻有关太极拳“内劲”撰文,大多喜以“气、水”之喻或“簧、蛇”之象来论述“内劲”功夫的高低深浅,咱们就此了解一下“气、水、簧、蛇”与太极拳内劲能量的寓意。
一、“气、水”之叙
1、气体(物质状态),是指无形状有体积的可压缩和膨胀的流体,是物质的一个态,亦是一种难以肉眼所能直观瞧见的物质,当我们把气吹(灌)入一只气球内,气球会即刻膨胀撑圆,说明气体是存在的。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流动,能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可以被压缩膨胀。假如没有限制的话,气体膨胀的体积可不受限制。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动能比较高,其形态受温度、压强和体积所影响。这几项要素构成了多项气体定律,而三者之间又可以互相影响。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往低处流,显示其有沉降功能。将水灌注某容器中,水尽量往下沉降及往四面八方流淌扩展。根据容积大小,直至灌满为止而平静,此时的水面存在一定的浮力,将一物体放于水面,根据物体质量、面积的大小、吃水的深度来判断其浮力大小,也可依据盛水的量具容积大小和水的深度来认定其浮力的强弱。如浅水码头只能停泊小吨位船只,而深水码头却可停泊万吨邮轮,以此可证水之深浅(能量)所起的作用差别明显。小溪流水潺潺,长江水流浪激,黄河奔腾咆哮,但都难以与大海的狂浪、飓风、海啸比威猛!这就是能量大小强弱的区别。
太极拳内劲能量(质量)亦是同理,内劲大小的衡量,则由身体内部劲力聚积的能量大小所决定。正所谓“功夫”须有千斤后盾作保障是也。
以上喻例,揭示了水“有沉降就有浮力、有聚集(挤压)就有扩撑”的阴阳对立统一特性。从这里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气”分子比“水”分子更细腻,肉眼难以直观。“气”与“水”又有相同的功能。它们都有聚集(挤压)与扩撑之功能,但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气能升腾,而水却沉降。说明气的质量比水轻。“水”为液态物质,但亦可随温度变化而转化为“气体”或结为“冰晶”,既“水”与“气”受温度的变化可互相转变。
太极拳系统功夫的首期功法无极“浑圆桩”练功所求即是借喻“气、水”聚积沉浮撑扩形成的“掤劲”。第二阶段“太极拳”缠丝劲功法运作当中“沉稳、轻灵”之阴阳转化亦是同理。
二、“弹簧、蛇”之论
1、弹簧,是指具有弹性的材料(钢丝螺旋圈绕制成的机械零件)。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其弹性尽管不会展现,但弹性却时刻蕴含其中,无时不在,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即时能随需而将弹性呈现出来。当你给弹簧一个压力,它会相应的还你一个反作用力(阻力);你给它的压力越大,其反作用力就越大;你施加的压力越快,其反作用力就越强(随快);而当你想撤回所加压力,无论你撤回的速度有多快,弹簧都始终沾粘着你,让你一时难以摆脱,因弹簧几乎是随你的回撤速度同步回归原位(反作用力的爆发速度同步)。再如,而当你使用健身拉力器锻炼时,在拉伸弹簧拉力器的过程中,似乎觉得很吃力(弹簧间存在阻力),而当你松开拉力器的一瞬间,弹簧会即刻复原。这种螺旋盘绕的钢制弹簧,根据其所制钢丝材质的粗细、韧硬度、弹簧本身的大小长短等,其弹性力度亦会有强弱之分。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类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
2、“蛇”,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变异类除外),属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类动物,种类很多。平时我们所看到蛇的行进方式,是以左摇右摆着扭动身体成“S”型的方式前行,可见节节贯串的蛇体(蛇的脊椎据说约近五百块椎骨串接而成)所展现出强健的柔韧性,让其成为世界上最灵活的生物之一。它在自身防卫上亦能做到击其首而尾应,击其尾首回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实为反应灵敏顺应自然也。此柔韧灵敏之法即是太极拳特别强调所要达到的功法诀要之一。
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蛇在攻击猎物或与其自身被攻击时的自卫反击措施均为将身体缠缚住猎物,且会越缠越紧,直至对手被缠绕窒息而死,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蛇的缠绕“劲”是很强有力的。
太极拳系统功法第二阶段的太极拳劲法运作和宗旨主要借喻的就是螺旋弹簧及蛇身柔韧缠旋般的“缠丝劲”力的锻炼。
以上阐释,“气、水、弹簧、蛇”四种不同物质(体)都具有相同的阴阳对立统一之双重特性(相互矛盾的双面性)。
⑴都借助依托(根劲)而产生反向对立的松紧、沉浮之力。
如:“气”依托地球而撑起一片天,可供禽类、航天器等展翅飞翔;“水”依附地球凹陷之处聚积能量而产生沉浮力,容器越大蓄水越深,则浮力越强;“弹簧”借助固定物,稳定一方根基,则另一头施以不同方向的外力就会产生与之抗衡的反向阻力,其依所缠绕钢丝的粗细、长短和材质而产生的弹性大小不同;“蛇”未遇猎物或未受侵扰,身行松柔平和,不显其猛,一旦遇猎物或遭受侵袭,则柔韧之躯会迅疾将对手紧紧缠绕至乏力或窒息,其亦依身长体粗者缠劲就越大。
⑵它们虽是能量紧凑聚积,但并未紧似坚冰、僵如铸铁、硬如顽石,其都存在“紧中有松”的松柔特质,则能灵活机敏,随机应变。
⑶映射到太极拳功夫,具有“劲力”能量,但其“劲力”能量蕴含于内,平时和风细雨不见其威,一旦受外因诱发,即刻爆发,猛如虎扑、疾似闪电。
太极拳所形容螺旋缠丝运作下的“内劲”能量(掤劲),借鉴的就是“气、水”之象,经太极拳“无极浑圆桩”持之以恒的长期研练所获得;实战运用借喻的是持之以恒螺旋缠绕而形成的弹簧之弹性功能和蛇身柔韧灵敏之劲力。亦即,经太极拳锻炼化却身肢僵力,练就柔韧之劲力—摧僵化柔。同时在处处掤劲不丢的情形下,使柔韧的掤劲越来越强大。在自身获得强大的掤劲、缠丝劲后,再经推手锻炼感悟听劲及至懂劲,使得身法触觉越来越灵敏,则太极拳功夫成矣!太极拳功夫的高低强弱,可以其所掌握具有弹性“内劲”的大小及轻灵柔变的巧劲(懂劲)来衡量。
太极拳“不用力”之说,只是强调练“太极拳”虽亦有强大的内劲练上身,但在其余人较技时,无需全力、大力、僵力、蛮力的全身心投入而已,而是根据所需使劲力用的恰到好处,亦即需多少劲力就用多少劲力,别用过了,也别用太少了。过了称为顶,少了称为丢,能做到不丢不顶才是高手。太极拳高手在技击格斗上所展现出来的“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以小胜大、鞭劲、穿透劲”等,均依附强大的内劲“能量”作后盾来加以实现。所以说,只有劲力强悍(功力深厚)者才能以轻灵松活致胜的安逸神态展示与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