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成为人们的“刚需”,借力强势东风,河南省洛阳市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在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
政策护航 创建步伐扎实有力
创建工作启动后,洛阳第一时间成立了市县两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10个配套文件,将体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8—2020年,累计投入全民健身经费超过32亿元,为全民健身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组织健全 体育人口逐年递增
“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打通了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洛阳市、县两级体育总会全部成立,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39个,体育俱乐部数量达213个,全市建成社区健身站点5568个。通过完善体育协会年度考评体系、出台奖励办法等措施,激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服务,充分发挥健身带头作用。2020年底,洛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285万,占常住人口的40.4% 。
设施完善 百姓健身举步可就
洛阳以“四提升、四覆盖”为基本工作思路,将体育设施建设融入脱贫攻坚、百城提质、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充分盘活城市“金角银边”。三年来,全市建成各类体育设施共计1150套;新建体育休闲公园14个;全市布局建设城市乐道1000公里,开启了体育设施“上天”的新篇章,使市民健身举步可就;中心城区推广建设的200个社区体育公园成为“体育服务进社区”的便捷平台。11个县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131个乡镇、2754个行政村(包括728个贫困村)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为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洛阳市建成伏牛山等9个大中型滑雪场地,每年带动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百万人。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大中型体育场馆48个,主城区大型体育中心3个,市级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10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2平方米,较“十三五”初提升了58%,丰富多元的健身设施网络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动起来”的空间保障。
赛事亲民 洛城品牌初露锋芒
通过“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带动战略,全市每年举办市级以上全民健身活动近百次。连续三年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举办的洛阳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届均设置25个以上群众喜闻乐见、参与零门槛的体育项目,累计惠及城乡居民200万人次,已逐渐成为洛阳市民身边的体育盛会;连续举办41届的元旦长跑比赛,每年参与人数过万,成为洛阳市民开启新年的重要方式。
凭借良好的自行车场馆条件和认真负责的服务意识,洛阳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全运会场地自行车赛;作为内陆城市,率先引进高规格帆船邀请赛,并将“白云山杯·中国围棋棋圣战”赛打造为国内级别最高的围棋赛事,洛阳被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并获得围棋“百段之城”美誉。
指导科学 体育力量彰显担当
疫情防控期间,洛阳千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线上活动、网上课堂等形式,服务群众居家健身,推出了1500多个网络健身视频,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800万,彰显了特殊时期的体育担当。
截至2020年底,洛阳拥有公益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0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5‰,全市共建成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15所,体质监测与医学体检的创新结合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认可,并以“洛阳模式”在全国推广。
规模增加 体育产业成绩斐然
洛阳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多年来致力于“体育+文化、旅游、康养”的融合发展。截至2020年底,洛阳体育产业总规模105亿元,占GDP比重达2%,栾川县、宜阳县、嵩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洛南伏牛山(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洛阳体育博物馆、“云动洛阳”智慧体育云平台等一系列成果,让全民健身功能和价值得以放大,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体育智慧和体育力量。
运动,是洛阳的风姿,更是时代的方向。新的时代,洛阳将延续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信心和动力,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为洛阳都市圈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扫码看视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