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北翟路中环桥下、美丽的苏州河畔,坐落着一个特别的体育公园——洛克公园北新泾店。穿梭在粉色的“火烈鸟”、深黄色的“猎豹”、黑白条纹的“斑马”中,新鲜热烈的视觉冲击与活力四射的运动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上海的“资深网红打卡地”。
周末下午4点半,洛克公园里随处可见挥洒着汗水的健身人群。沿着粉色台阶一步步向上,就到达了粉粉嫩嫩、少女心爆棚的“火烈鸟”篮球场。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专程前来打卡的“00后”篮球爱好者于念。“之前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这里的视频,觉得太特别了,再加上我本身就喜欢打篮球,所以这次到上海旅游,专门设计了行程,一定要到这里来打一场球。”
洛克公园北新泾店的“出圈”,是近年来上海体育部门通过落实一件件、一桩桩群众身边的体育小事,夯实2400多万上海市民的体育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城市体育发展
“抓住老百姓的关注点”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如何提升体育设施供给,破解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足难题?如何合理利用大量闲置的钢筋水泥“灰色空间”,节省城市土地资源,变废为宝,为群众健身和休闲娱乐服务?近年来,上海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运动热情的同时,也为超大型城市的治理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体育方案”。
洛克公园北新泾店正是在高架下,设置了开放型的体育活动场。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提供给市民丰富多样的运动场地。
“北新泾是上海的一个交通枢纽,我们有三条高架,一到这里就感觉灰尘要比别的地方大,每天都灰蒙蒙的,原来这个地方没人愿意来。”回忆起改造之前的高架桥周边,土生土长的“长宁人”石磊也连连摇头。
为了给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更多的健身场地,由长宁区建管委牵头,启动了桥下空间更新工程,涉及苏州河、新泾港、哈密路所围的约3.5万平方米空间,共分为4个象限,分别以“猎豹”“斑马”“火烈鸟”三种不同的动物形象为主题,不仅包含时尚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体操房等运动空间,还设置了观景平台、滨河游憩通道、观河平台、景观公园等休闲场所。
现在中环桥下已然实现从“灰色”到“彩色”的华丽转身。“你看我们‘斑马’‘火烈鸟’和‘猎豹’的雕塑和涂鸦,视觉冲击力很强,很远就能看到。所有的桥墩、地面都是经过设计的,让人眼前一亮,到了这里自然而然就想要动起来。”石磊的欣喜溢于言表。
“我们原来打篮球要到别的地方去,但现在我们这里成了香饽饽。”石磊感慨,“上海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真正抓到老百姓关注的点。”
体育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
“抓住老百姓的关注点”是上海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道了老百姓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怎么才能实现就成了关键。在这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先行、制度保障管总是一条重要经验。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是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的“管总”解决方案。作为上海体育工作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既贯彻落实、全面对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又立足上海实际,强调问题导向、适度超前和务实管用,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可谓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条例》名称突出发展,主要考虑是立足发展、服务发展、保障发展,以发展的办法推动解决本市体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法律层面破解本市体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瓶颈痛点,构建上海体育法律规范体系的‘四梁八柱’。”
《条例》共12章69条,包括全民健身、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等板块,覆盖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重点从四个方面为上海体育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一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三是深挖产业价值,加快推进都市特色体育产业体系建设;四是聚焦社会关注,优化体育市场监管模式。
如今,不断完善的上海体育法治保障制度正在转变为体育治理新效能。围绕《条例》,上海在体育治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直击制约上海体育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比如保障老年人健身权益、治理体育预付费跑路“顽疾”、提升场馆急救保障能力,也包括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拓展健身空间等。
谈及《条例》带来的影响,洛克公园北新泾店运营方、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缺乏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主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条例》明确了要推动在城市‘金角银边’建设运动场地,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给足了底气。”
对于《条例》的效果,徐彬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为贯彻落实《条例》,我们除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也正在加快推进配套政策制度的制定工作,确保《条例》有关规定能够迅速落地,为上海体育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法治保障。”
数字化赋能治理能力提升
法治保障之外,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上海全力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体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样是下午4点半,距离洛克公园北新泾店10公里外的徐家汇体育公园里,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智慧体育的便捷在这里随处可见:打开手机应用或小程序,市民可随时查看场地空闲时段并进行预约;各场馆“刷脸”可入,并会自动完成计时计费;游泳馆内,泳客凭借电子手环可自助入场和存取衣物;网球馆内,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后,只需拿出手机,就能回看自己的比赛表现……
走进位于公园中心位置的上海体育场,一场全新的智能场馆体验正在上演。立足上海市数字化转型要求,徐家汇体育公园运营方对上海体育馆进行了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实现安全保障、运营管理、通讯保障、观赛体验和服务体验的“五个一流”。
在这里,观众在赛前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订票或获取赛事信息,并利用AR导航快速找到座位,还可通过应用购买赛事周边和预订餐饮;赛时打开应用,不仅能观看高清赛事视频,还可以体验多角度观赛;场馆覆盖有高品质万兆园区网络,可满足7.2万人网络使用需求……
数字化场馆的升级不仅仅是软硬件的提升,更关键的是场馆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和运营。在上海体育场,以华为数字平台为基础打造的场馆“大脑”,依靠物联平台、GIS、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场馆运营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业务全可管、事件全可控;安保方面,依托华为智能安防解决方案,形成联动响应机制,实现异常告警秒级上报,缩短了事件响应时间,大幅提升了处置效率,也增强了观众的观赛安全感……
数字化为上海市民带来了更贴心的健身体验,也让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更加有序便捷。“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不会再为想打球却找不到场地发愁,也不会出现到了地方才发现场地全满、白跑一趟的尴尬。”正在徐家汇体育公园羽毛球馆里打球的上海市民小徐说。
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体育发展的着力点就在哪里。上海体育发展的成效如何?答案就在老百姓的笑容里,就在每一个体育参与者的身影里。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