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大做强全民健身事业,让老百姓受益。”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努力把场地设施建在群众身边,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评价标准,把好事办到群众身边,把群众身边的事办好。”
6月16日,在山东日照举行的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交流活动上,“全民”“群众”成为了与会各方共同关注的关键词。
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是2018年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可持续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2022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了第一批31个模范市县。2023年,建立了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交流机制并首次举行了交流活动,在日照举行的本次活动是连续第二年举办,来自体育总局群体司、全国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行政部门群体处负责同志,第一批模范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体育行政部门有关同志齐聚一堂,总结创建经验、凝聚思想共识、推动工作开展。
推动形成“大群体”格局
全民健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尤其需要推动形成“大群体”格局。
大家在交流过程中一致认为,一定要把全民健身事业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工作中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一定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发挥好各类议事协调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发改、财政、规划、资源、住建等部门力量,宣讲全民健身理念,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克服体育部门单打独斗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一定要发挥好群团组织、人群体协、行业体协、基层党组织、网络健身组织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规范,进一步延伸全民健身工作手臂,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一定要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合理减少参与限制,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全民健身。
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
全民健身名为“全民”,服务“全民”,联系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身体健康,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面,要重点解决“健身去哪儿”问题。着力做实做细,缩小城乡间差距,特别关注一老一小健身需求,因地制宜配建受群众欢迎的场地设施,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方面,要重点解决“人在哪儿”的问题。以“贴近群众、方便参与、注重安全”为主线,为群众提供“举步可就”的赛事活动参与平台,加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降低参赛门槛。科学健身指导方面,要重点解决“如何健好身”问题。把各类运动资源、科教资源聚合起来,进行健身方法研究和科学健身指导,主动将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积极探索“体卫融合”新模式新路径,发挥各类基层组织、基层工作者的作用,持续推进常态化体质监测、常态化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掌握当地人民群众体质情况和全民健身发展新趋势。
凸显特色确保安全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大,全民健身工作不可能千篇一律、齐头并进,必须从实际出发,走出自己的特色亮点。
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要统筹考虑地区的均衡性和差异性,从覆盖更多的人群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为老百姓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既提供全民健身普惠公共服务,又根据地方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人群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以各地全民健身活动的特色发展来实现全国范围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安全是底线,也是红线。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同样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家提出,群众赛事活动本身存在涉及面广、项目种类多、门槛限制低、参与人群结构复杂、赛事风险差异大、外部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带来了一些惨痛教训。一定要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山地越野跑、马拉松等项目为重点,对体育赛事活动安全易发多发项目开展专项整顿工作。一定要加强排查督导,根据各自相关体育赛事活动统计情况,制定本地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对高风险性重点赛事和地区加强督导检查,压实各方责任,守好底线、管好红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