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以“村BA”为起点,不断拓展创新,衍生出村气排、村舞、村跑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村”字头体育赛事。2024年全省各地举办村赛约1500场,不仅激发了村民的运动热情,更形成强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带动消费超10亿元,充分发挥了体育在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在全民健身的时代浪潮下,乡村体育赛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福建“村BA”正是这一时代趋势下的生动实践,见证着乡村体育的无限活力。
百年传承 福建乡村篮球绽放活力
篮球在福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村BA”的萌芽与民间热爱和乡村文化紧密相连。
早在20世纪初,享有“野球圣地”之誉的晋江就有了“村BA”的雏形。1910年前后,回乡的学生和归国的华侨将篮球运动带入晋江。到了1956年,晋江农村的篮球活动已经有了较强的组织性,特别是在农闲时节,活动更为频繁,以生产队(今村民小组)为参赛单位的大队(今村居)层级的篮球赛比比皆是。那时,人们的春节活动都把篮球比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943年,厦门翔安的珩厝村建设了首个乡村篮球场,并成立篮球队,珩厝篮球也小有名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篮球运动方兴未艾,群众性的运动热火朝天,珩厝村被评为福建省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基层单位,每年春节村里都会举行篮球赛,堪称最早的“村BA”之一。
1986年,由龙岩市永定县高陂、虎岗、坎市、培丰、抚市、龙潭等6个乡镇及当地企事业单位自发举办了第一届“金龙杯”男子篮球赛,此后每年各乡镇轮流做东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9届,也算是福建地区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村BA”。
这些乡村篮球赛根植于传统之中,一般以喜事和各种传统节日作为举办契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也孕育了浓厚的篮球文化氛围,培养出大批篮球爱好者和优秀球员,为福建“村BA”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丽转身 解锁全产业链发展新篇
没门票、不设防、喜闻乐见的乡村篮球赛在热爱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得到发展。
早期,福建这些“村BA”的赛事规模较小,只有几个代表队参赛,组织相对简单。比赛场地大多是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条件简陋。但村民们对篮球的热情极高,每到比赛日,大家都会踊跃参与。
随着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对篮球赛事的投入也在增加:比赛场地从泥土地面变成了平整的水泥地面,后来又从室外露天场地搬到了室内体育馆,观赛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外,各地乡村篮球赛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不仅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篮球运营公司,还带动了裁判、解说、直播、拉拉队、场地运营、体育经纪等全产业链发展,这些也成为如今福建“村BA”的标配。
“村”系拓展 以体育之名激活乡村新动能
2023年7月,福建首届“村BA”在晋江启幕。凭借着十足的乡土特色和热烈的比赛氛围,赛事迅速火爆“出圈”,成功吸引了全国网友的目光,成为体育与乡村文化融合的热门话题。
7天比赛、20支来自全省各地的球队、48场对决,赛场内外,人声鼎沸,决赛当天更是一席难求,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不少人就已经站在入口的铁栏杆外拭目以待。
一头猪、一只羊,以及鲍鱼、紫菜、土笋冻、肉粕等这些充满“古早味”的奖品,既体现了晋江地域特色产业,也反映了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此外,在比赛期间,当地政府还在赛场周边合理规划夜间经济聚集街,鼓励广大经营主体通过流动摊位、后备厢集市等形式入驻,提供餐饮美食、农特产品等服务。不管是来参赛还是来观赛的市民朋友,都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选购独具特色的农特产品……为这场赛事之行增添别样的乐趣。
火热的现场、火爆的流量和接地气的组织,让福建晋江广受关注、深受好评。2023年9月,首届全国“村BA”东南赛区成功落户晋江。
以篮球为载体,“村BA”将乡村生活的多元风貌与蓬勃朝气尽情铺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