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之初杨明面临两个困难,一是配置,二是成绩。混双组刚成立时只有7名队员,人数少、对抗程度不够。慢慢地,人数升至9人、11人,到如今的14人,不断壮大。杨明表示,人数的扩充和常有的临时借调陪练,体现了张军主教练和其他组别教练的信任和重视,也体现了混双组的成长。
另一方面,混双组合打乱重整,一切都是新的和未知的,谁也不曾预料这两年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上任伊始,有人问杨明:“面对今年多次失手的混双组,你有怎样的压力?”杨明反问一句:“为什么要有压力?重新出发就是从零开始。”
他这么说,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心里始终没底。队伍和杨明协商确定的任务是2018年要拿6个冠军,其实挺不容易的。当时,王懿律/黄东萍并未成熟,郑思维/黄雅琼刚刚配合,最年轻的何济霆/杜玥反而成为了配合时间最长的搭档,不稳定是头号隐患。
刚开始,由于对队员不熟悉,杨明更多的是观、听、察,逐步摸索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和训练比赛规律。这一年,混双组在摸索和跌撞中呈现出很好的上升趋势,单是郑思维/黄雅琼就完成了整个混双组在全年的目标,而且是超额50%完成。
然而,提到这些成绩时杨明总是波澜不惊,仿佛和他无关。他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那些败仗,特别是郑思维/黄雅琼在去年全英决赛领先时被翻盘,以及屈居亚军时心中受到的巨大冲击。包括去年6月,“雅思”和“黄鸭”两对组合先在马来西亚公开赛会师决赛,却在紧接着的印尼公开赛接连败给马来西亚的陈炳顺/吴柳莹,这些都被杨明一笔一划地记录在了训练手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