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正是冰雪健儿训练参赛最忙碌的时间。目前这个冬季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的最后一个赛季,冬奥备战从“精兵”阶段跨入“冲刺”阶段,各支冰雪队伍通过体能训练、科技训练、针对性训练,补缺项、强弱项、固优势、补短板,脚踏实地,力争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
熟悉场地 开始针对训练
随着“扩面”“固点”“精兵”“冲刺”战略的实施,通过选拔、竞争和优胜劣汰,冬奥备战形成了一支整体实力更强、竞技水平更高的冰雪队伍,不少平昌冬奥会缺项项目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资料图片 隋文静/韩聪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冰雪项目的备战受到了影响,但也给冰雪队伍充分的时间弥补短板,巩固优势,熟悉冬奥会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目前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已转场至崇礼古杨树场馆群的冬季两项场地训练,老队员张岩说:“在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上训练,可以提前熟悉这里的场地、风向风速等特点,对我们备战冬奥会有很大帮助。”针对中国运动员在射击方面能力较强的特点,目前队伍重点在提高运动员的个人技、战术能力和体能储备水平,巩固射击优势,同时加强越野滑雪专项训练,将夏训的专项体能训练转化运用至滑雪中。
↑资料图片 张岩
在不久前刚刚竣工并获得赛道认证的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钢架雪车集训队队员们在零下20至30摄氏度的气温中一遍又一遍滑行,不断完善技术动作,寻求最佳滑行路线,熟悉冬奥赛道。队员们在训练中不断总结,稳定技术,促进体能与专项结合,完善各个弯道的入弯出弯点动作。
↑资料图片 中国选手在比赛中。
将以东道主身份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男子冰球国家集训队,进入“冲刺”之年后,采用冰上训练和陆地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针对对手的特点进行区域防守训练,同时结合小组配合技战术,重点训练协同防守能力,以及防守反击的突破能力。
位于张家口崇礼区长城岭滑雪场的高原(国家综合)训练基地,是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场地距离最近、气候最相近的训练基地。基地共有坡面障碍技巧、障碍追逐、雪上技巧、空中技巧,和今年新建成的U型场地5条雪上项目专业赛道。目前高山滑雪国家集训队正在该基地进行训练,以过旗门等技术训练为主,为下一步转训至北京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做准备。同在这里训练的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开始熟悉崇礼的风向、温度等气候条件和环境,1月底将进入冬奥赛道训练。经过长时间的随队科研,一套能够实时观测温度、风速、风向等变化的气象手机应用已经投入使用,此外录像辅助等科技助力成果帮助空中技巧队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阶段性基础训练,队员们逐步进入三周台训练,队伍计划在2020-2021赛季11名队员都能上三周台。
↑图为崇礼云顶冬奥赛场的雪道。
崇礼云顶滑雪场将是2022年冬奥会U型场地的竞赛场地,今年1月1日,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集训队在场地上开启了阔别已久的雪上训练。目前队伍进行以U池训练为主,高山雪上滑行基础和跳跃为辅的训练。在专项训练开始前,运动员们通过高山滑雪训练和公园训练提高滑行能力和灵活性,同时引入电动平衡台等新科技,目前运动员的滑行基础和脚下的灵活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以赛代练 强优势补短板
进入“冲刺”之年后,已在首钢驻训近一年的国家冰壶集训队教练团队按照包括各项世锦赛在内的可能的赛事进行训练安排,以周为单位做出冬奥会倒计时训练比赛整体计划,强化基本功,积蓄力量,补短板,打基础,并定期去北京冬奥场地冰立方训练,适应场地。
在沈阳,国家冰球集训队陆地以专项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为主,突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队伍还利用现有条件,借助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将运动员分散到各个省市队参加比赛,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增加比赛场次,检验前一阶段训练成果,达到了以赛代练、以赛检验训练水平的目的。
在冬奥周期和年度目标下,国家钢架雪车集训队以4周为一个训练阶段,制定阶段性训练计划,每个阶段会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下肢间歇负压、高压氧舱、低温冷疗等恢复手段,以及心率监控、血乳酸监测、疲劳感知等训练监控方法,成绩也在持续的提升中。
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和冠军赛搭建赛事平台,为运动员创造实战机会,全面检验训练成果,武大靖、韩天宇、范可新等名将奋勇争先,小将朱祎玎、田日新等频创佳绩,朱祎玎还打破了全国纪录,以赛代练成果显著。
↑资料图片 任子威
为了刺激运动员保持竞赛状态,正在全力以赴备战3月在瑞典进行的花样滑冰世锦赛的国家花样滑冰集训队不断创新比赛方法,增加队内测试和对抗赛,感受比赛气氛。总教练赵宏博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比赛被取消,我们必须创造一些赛事让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所适应,通过比赛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力争在北京冬奥会上争金夺银。”
强化科技 提高训练效益
新年头一天,河北涞源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国家跳台滑雪运动员宋祺武走上HS140跳台,迎着寒风,助滑、加速、起跳,一气呵成,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翻腾后,稳稳落地。这次试跳,宋祺武跳出了141.5米的中国男子最好成绩。之后队友周潇洋、李雪尧、邵毕润、王椋瑶等多名队员顺利完成了基地投入使用后的首跳。
↑资料图片 宋祺武
在科技助力的理念下,一个个新的训练基地为运动员们的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用时6个月建造起来的、集合了跳台、风洞和体能训练于一体的河北涞源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体育风洞已于2020年11月底投入使用,为在河北地区及周边训练的冬季队伍进行风洞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国家集训队已正式进驻基地。跳台滑雪队领队许高航表示:“三个角度的风洞训练为我们队员的技术提高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努力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为国争光。”冬季两项领队刘浩说:“自从挪威冬奥会冠军比约达伦执教国家队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对于科学训练的要求提升了,在训练中对身体机能的各项测试,几乎全部是大量数据在支撑。我们开始进行大跑台上坡训练和子弹弹道研究,从过去粗放型训练转换到了现在的精准型训练方式,训练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
科技强训在障碍追逐国家集训队的训练中作用明显,2020年队伍引进了泵道,队员们可以在上面持续练习专项动作,这一创新训练模式已经纳入障碍追逐队常规训练中。目前队伍已转至吉林松花湖滑雪场训练,在这里修建起了世界杯级别的障碍追逐赛道,并配备了视频分析系统。这也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赛道。2021年队伍的目标是力争站上国际雪联比赛的领奖台,争取2022年北京冬奥会门票。
中国冰雪健儿正以“科技创新、开放共享”的思维,进行科技备战,迎接“冲刺”之年国家集训队的选拔与整合,为一年后的北京冬奥会而努力拼搏。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