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失利后,中国足球的总结又回到了青训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合理的青训,什么才是真的打牢中国足球的基础?人们一直在提出问题,家长担心影响学业不让孩子踢球,中国足球人口基数少,中国没有足球文化沉淀,足球产业没有根基等等,我们能提出一百条问题,却找不到一个答案。
但是,在最近出台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个答案,就是——重塑体育价值观,找到中国体育发展的“内动力”。
体育价值观,不是金牌数量,足球的价值观不是打进世界杯,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参与足球,有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和足球的机会与舞台。而当体育或者是足球,重塑价值观的时候,之前提出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资料图
高水平运动队打牢基础
我们惊喜的发现这次《意见》给出了很多重塑体育价值观的内容。在《意见》第一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提到:大中小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对开展情况优异的学校,教育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在教师、教练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激励。鼓励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全面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队伍,鼓励中学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校代表队。
我们以足球举例,在东亚国家中,日本、韩国都早早建设了校园足球,韩国校园足球历史超过40年,日本校园足球历史过百年。韩国校园足球成为垂直于职业足球的人才培养体系,而日本校园足球则是平行于职业足球的培养体系,两个模式发展稳定之后,都解决了学生踢球和学业之间的矛盾问题。因为有校园的依托,学生从小不脱离文化教育。虽然在很多国家,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的成材率不足千分之五,但是绝大多没有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仍然可以成长为心智学识健全的社会人才。
高水平赛事产明星造市场
在有了运动队和踢球机会之后,更好的舞台,就成了关键因素。这个问题,在《意见》中也有明确提到。在第二点“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中提到,教育、体育部门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国家)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
赛事的意义非常大,因为赛事的存在,才会让运动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才可以形成校园体育、校园足球的基础,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和足球氛围。
2022年1月10日,第100届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落下帷幕,本届赛事的第一大夺冠热门青森山田以4比0大胜大津高中,夺得了球队历史上的第3座全国大会锦标。这个青森山田队的学生们在初中高中6年里按照学校的“6年规划”进行训练和比赛,完整的体验了数百场正规赛事,直到取得全国冠军,球队甚至还击败了职业球队的梯队。这批队员里,正在受到日本各个职业足球俱乐部球探们的关注,未来某些队员可能成为职业球员。而正是这样的赛事给了这些天赋孩子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可以走向职业赛场。而此次文件中提到的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体系,正是为了构建适应中国特殊地理环境和学校体系的赛事平台搭建办法,如果成熟运行几年,必然可以起到量产明星,造热市场的作用。
校园体育培育体育文化
中国足球没有足球文化,球迷消费能力不足,足球产业市场匮乏,足球产业造血能力差,归根到底还是足球文化的问题。现代体育领域,体育爱好者愿意为文化和归属感消费。以足球为例,在《意见》的方向上发展,未来校园足球会每年汇聚几百万上千万学生参与其中,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这些人都因为校园足球而凝聚在一起,即便无法成为球星,很多人也会成为足球迷,这些人未来也都会是足球市场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世界职业足球的起源就是英国伊顿公学的学生们,他们最早制定了规则,并在校园中形成了足球俱乐部,最终走向民间,走向社会,形成了英国庞大的足球金字塔结构。因此不能小看校园足球对于足球产业和市场的巨大推动培育作用。
未来有一天,几千上万只中国校园足球队参加比赛,而中学生足球决赛在中国最大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全国电视直播,现场8万观众,比赛结果成为这代学生一生的回忆。当这样的足球环境出现的时候,中国足球不可能不进世界杯,中国体育产业也肯定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归体育本身,重塑体育价值观,才能持久的做强中国足球和中国体育。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