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比赛日、30支参赛队、147场比赛,在北京冬奥会闭幕日当天,冰壶比赛最终确定了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混双3枚金牌归属。作为冬奥会上两个传统意义的集体项目之一,冰壶比赛保留了这个从第一届冬奥会便在的古老项目的传统与格局,也展现了变化与活力。
格局更开放 竞争更激烈
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分为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混双,30支参赛队所属国家相对集中,其中加拿大、瑞典、瑞士、美国、英国和中国队获得了全部3个项目的参赛资格。
北京冬奥会汇聚了多个冰壶强国,其中不乏冬奥会金牌获得者,男队中加拿大、瑞士、挪威和美国均获得过冬奥会金牌,女队中有瑞典、加拿大、英国等冠军“常客”。比赛竞争激烈,特别是前半程堪称“神仙打架”,各队忙于适应场地、试探对手。后半程各队开始发挥实际水平,强队逐渐领跑。老牌劲旅加拿大队近年来统治力下降,虽派出强大阵容,但未能达到预期,3支参赛队只获得男子团体1枚铜牌。
加拿大队状态低迷,世界冰壶竞争更加开放。三个小项均诞生了新科冠军。瑞典队和英国队会师男子团体决赛,上届亚军瑞典队在“四朝老将”埃丁带领下夺得男子团体金牌,为瑞典队获得首枚冬奥金牌。女子团体则由英国“四朝老将”穆里海德带领,她们在2002年后再尝冠军滋味。日本队捍卫了亚洲荣誉获得亚军,使得两届冬奥会的亚军均归属亚洲队伍,同时也创造了日本冰壶的历史,卫冕冠军瑞典队则获得第三名。由于是上届冬奥会新增项目,混双竞争更为激烈,上届冬奥会前3名悉数到场,最终首次亮相冬奥会混双赛场的“黑马”意大利队以全胜战绩获得冠军。
新兴势力带来发展活力
意大利队一路连胜直取冠军,无疑是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的最大惊喜。意大利男、女队以往成绩平平,在北京冬奥会首次获得混双比赛资格,两位运动员此前名不见经传,一场未失的赛场表现却令人信服赞赏。意大利队的获胜不仅创造意大利冰壶历史,也为世界壶坛吹来一股新风。
拥有三百年历史的冰壶运动多年以来格局相对固定,加拿大、瑞典、瑞士、挪威、英国等冰壶强国长期占据世界第一集团的位置,是冬奥会及世锦赛领奖台的常客。即使北京冬奥会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诞生了新冠军,但也是来自传统冰壶强国。
相比于欧洲和北美,冰壶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缓慢,亮点较少。至今亚洲只有中国、日本和韩国有实力跻身世界排名前10。亚洲队伍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是女子团体亚军,分别是北京冬奥会亚军日本和平昌冬奥会亚军韩国,还有两个第三名分别是日本获得平昌冬奥会铜牌,中国获得盐湖城冬奥会铜牌。亚洲男队已经连续多届未能出现在冬奥会赛场。
这种局面在北京冬奥会的混双比赛发生了变化,有更多的队伍出现在冬奥赛场,澳大利亚、捷克、意大利、英国、瑞典均是首次亮相冬奥会混双比赛。澳大利亚队更是首次参加冬奥会冰壶比赛,澳大利亚人也开始关注冰壶。越来越多的队伍有实力竞争冠军,强队不再恒强,新秀来势汹汹,新旧势力交错,没有常胜将军。
混双项目虽是冬奥会后起之秀,却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的重视。从两届冬奥会来看,混双项目进入冬奥会对冰壶运动发展不失为一项积极有效的举措。
中国正视差距努力追赶
北京冬奥会中国队派出了以年轻选手为主的阵容。3支队伍的12名运动员中有10人首次参加冬奥会,在30支参赛队伍中,平均年龄较小。女队是10支队伍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00后”韩雨是女子冰壶队中年龄最小的四垒。
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整体来看表现可圈可点,赛场表现好于预期,面对世界强队中国队敢于抗衡,打出了几场漂亮的对抗赛。中国男队派出许静韬、王智宇、邹强、马秀玥、替补姜东旭的阵容。这是中国男队时隔8年之后重返冬奥会赛场。中国队在循环赛中经历了胜负起伏,最终以4胜5负排名第5,创造了冬奥会历史上第二好成绩。中国男队在索契冬奥会获得第4名,至今仍是亚洲男队的冬奥会最好成绩。
中国女队派出张丽君、董子齐、王芮、韩雨和替补姜馨迪的阵容,王芮和姜馨迪参加过平昌冬奥会。相比男队,女队在以往冬奥会的成绩较好,但此次比赛表现出乎意料。开局三连败给年轻的女队造成极大震动,缺乏大赛历练的四垒韩雨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失误频繁。中国队通过两次调整阵容调动运动员的配合,最终以4胜5负排名第7。
混双由凌智和范苏圆联手出战。两名运动员在2022年1月初通过队内选拔赛组合,组合参加大赛经验为零。两人敢打敢拼,开局两连胜士气高涨,但是遭遇强手后失误增多,最终以2胜7负排名第9。
纵观整场比赛,中国年轻运动员有优势也有劣势。从赛后的技术数据来看,中国男队在各垒次的排名均居前列,投壶平均成功率在十支队伍排名第三,二垒王智宇和三垒邹强的成功率更是在本垒次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这个数据统计证明目前这支中国男队在技术和体能方面已经具备竞争力。
在北京冬奥会,年轻的中国冰壶队获得了与世界强队交手学习的机会,在适应冰面、阅读比赛、战术制定、训练规划和备战参赛等细节收获了经验,学习了对手的长处,为进一步成长夯实基础。冰壶是一项运动生涯很长的运动,希望年轻的中国冰壶队静心苦练内功,磨练心智,突破自我,将目光投向2026年。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