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27日举行的“十四冬”闭幕前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十四冬”各竞赛项目已圆满结束,各项目比赛精彩纷呈,竞争异常激烈,创造了一批优异成绩,达到了检验水平、锻炼队伍、发现新人、奥运练兵的目的;35个组团参赛单位中,有26个代表团获得金牌、30个代表团获得奖牌,参赛代表团数量、金牌奖牌覆盖面实现大幅提升;以“十四冬”成功举办为契机,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米兰冬奥会备战、冬运惠民等工作还将稳妥推进,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长尾效应”发挥显著。
筹办组织严谨周密、高效有序
内蒙古体育局局长、“十四冬”组委会副秘书长杜伯军介绍,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内蒙古举全区之力,精心做好“十四冬”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实现了“办赛精彩、参赛增彩、服务出彩、群众喝彩、发展添彩”的目标。
“十四冬”是历届全国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内蒙古聚焦高质量办赛,推动赛事有序进行。内蒙古以承办“十四冬”为契机,同步举办了冬运惠民系列赛事活动近300场,辐射带动健身爱好者500万余人次,在全区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秉承绿色低碳理念,雪上项目场地设计充分利用山形植被等现有条件,让体育设施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实现“十四冬”碳中和。坚持节俭办赛,根据比赛需要改造场馆场地,合理配置竞赛器材。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主动承担了内蒙古不具备场地条件的38项比赛,提前谋划“十四冬”场馆场地赛后综合高效利用,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教融合、文体旅融合等需求有机结合。
竞技比赛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司长、“十四冬”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新表示,“十四冬”各项目比赛精彩纷呈,竞争异常激烈,创造了一批优异成绩。速度滑冰等有成绩纪录项目的参赛成绩大都超越了上届冬运会;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打分类项目中,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高质量完成了之前只有极少数运动员才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多个项目上涌现出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运动员。
本届冬运会首次以省区市为单位组团参赛,35个代表团中,有26个代表团获得金牌、30个代表团获得奖牌,“十四冬”参赛代表团数量、金牌奖牌覆盖面实现大幅提升。河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等一些冬季项目新兴省份自主培养的运动员站上领奖台。“十四冬”改革举措取得预期效果,冬季项目多元化培养模式已见成效。
张新表示,本届冬运会上,各参赛代表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组委会要求,教育引导运动员“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广大体育健儿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奋力夺取优异成绩,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健儿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时代风貌,向社会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十四冬”兴奋剂检测覆盖全部比赛项目,比赛期间共实施检测688例,其中,血检560例、尿检128例。截至27日中午,已出结果513例,未检测出兴奋剂违规问题,充分展现了全国体育系统以“零容忍”态度狠抓反兴奋剂工作的成果。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亮点频出
通过筹办举办“十四冬”,有力促进了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和米兰冬奥会备战工作。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副主任申振刚表示,“十四冬”进一步扩大了冬季项目版图,35个参赛代表团中,17个省区市第一次组团参加全国冬运会。黑吉辽、内蒙古、新疆等冰雪运动传统地区,继续发挥着带头和引领作用;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发展势头强劲;其他省区市根据自身资源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强化保障。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在冬季项目的蓬勃发展上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举办“十四冬”,进一步深化了对项目规律的认识,得益于对科学化训练、精细化保障的高度重视,不断创新训练理念、训练方式,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目标引领,近年来我国冬季项目水平稳步提升,将力争实现米兰冬奥会上取得“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的目标。
近年来,冬季项目一直主张“开门办体育”、依托社会力量办运动队等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十四冬”筹办举办中,在以往国家队、地方队、体校培养的基础上,国家队与地方队联合共建,地方队自主培养,地方队之间联合培养,家庭、俱乐部、地方队共同培养,跨界跨项选拔培养等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扎扎实实地开展,为冬季项目源源不断输送高水平人才。“十四冬”还涌现了一批冬季项目非传统省份本土自主培养并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动员,不少还取得了优异成绩,进一步扩充了冬季项目的人才储备。
场馆利用谋划得当、务实高效
大赛场馆后续使用向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谈及“十四冬”场地设施使用工作,呼伦贝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十四冬”组委会副主任胡兆民表示,在“十四冬”筹办之初,就已经开始谋划相关的工作。首先要促进全民健身,场馆以合适的方式向社会开放,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其次要承接赛事培训,加强与总局冬运中心和各专项协会的沟通联系,争取国家队训练基地落户,积极申办和承办高水平的单项赛事和各类专业培训活动。第三要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完善与全市中小学校合作的机制,大力发展青少年冰雪运动。第四要培育冰雪产业,打造呼伦贝尔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的专业品牌,依托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的场馆资源,探索实施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体育综合体产业化集群。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