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FAI)主办的全球首个国际1类无人机足球赛事——2025年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在上海体育馆收官。赛事吸引了来自四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46支劲旅同台竞技。中国无人机国家队不负众望,凭借过硬实力包揽F9A-A、F9A-B两个组别冠、亚军,捧起融合浑天仪灵感与白玉兰元素的专属奖杯,为赛事画上圆满句号,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科技体育领域的强劲竞争力。

为期4天的比赛中,空中赛场上的精准传接、高速对抗与默契配合,为申城市民奉献了一场场科技与体育交织的视觉盛宴。本届世锦赛的参赛选手中青少年占比高达71.6%,年轻力量成为赛场主角。其中,七年级的金子童与八年级的吕若源两位中国队主力小将,不久前刚刚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模型(航空)项目中,为上海队斩获了无人机足球F9A-B项目冠军,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枚无人机足球项目的金牌。
本届世锦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中国队出战的四组尖兵,一路过关斩将,分别包揽两个组别的冠、亚军。其中,中国-A2队捧起F9A-A组冠军奖杯,中国-B1队在F9A-B组登顶。

科学赋能 硬核出击
中国国家队的夺冠之路,离不开巧思与汗水的双重加持。“从围棋博弈中悟战术,从亚运遗产中汲力量”成为备战思路,队伍将赛前备战集训基地设在全国首个无人机国家级竞赛训练基地——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展开近30天的封闭式训练。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队伍,每日坚持8小时高强度训练,不仅攻克了高速抗碰撞、精准传接等核心技术难点,更针对不同组别特点打造差异化战术体系。
“5人制侧重协同攻防,3人制聚焦快速反击”,中国队总教练李曦东介绍,队伍还按需定制器材,进攻端球机轻量化提速,防守端球机加大加重增稳。16.9%的女性飞手占比成为赛场一抹亮色,朱语涵、雷雨辰等女队员凭借细腻操控在关键场次发挥重要作用。教练组赛前深入研究韩国队灵活走位、欧洲队伍精密操控的技术风格,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为夺冠筑牢基础。
12岁的主攻手翟一男从校园课外拓展起步,经层层选拔入选国家队,曾斩获韩国无人机足球世界杯佳绩。“进球时特别刺激,喜欢主动寻找进攻路线”,这份热爱驱动着他不断突破,而父亲的支持则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如今圆梦的他,更立志未来成为无人机足球教练,传递这份热血与热爱。

科技体育激活城市发展多元价值
赛事的价值不止于竞技胜负,更在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世锦赛期间,第二届上海科技体育博览会同步同馆举办,汇聚国内优质无人机企业与上海特色体育项目,既为选手提供竞赛耗材选购渠道,也让市民近距离体验科技体育的独特魅力。飞洲国际广场打造的 “赛场+商圈”联动场景,让观众凭赛事门票即可享受数十家商户专属折扣,实现“观赛+消费”双赢,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科技体育嘉年华。
在低空经济成为全球竞逐新赛道的背景下,本次赛事的举办正是上海响应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低空体育消费,而无人机足球世锦赛的落户,既为无人机技术研发开辟了新土壤,也推动上海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形成“海陆空”立体矩阵。作为中国航模运动发源地,上海此次承办首届赛事,不仅续写了与世界航空运动的深厚情缘,更彰显了在科技体育赛道上向“新”而行的实力与魄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