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际棋联的女子国际象棋年,作为亚洲第一位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刘适兰为中国乃至亚洲女子国际象棋的发展作出了突破贡献。无论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走出国门为国争光,还是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将国际象棋带入千家万户,自认为比较内向的刘适兰却在棋盘内外展现出努力进取、勇于突破的开拓者形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一次次突破原来的边界。
早在1980年,刘适兰首次代表中国女队登上了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的舞台,她共5次出战奥赛,每次都是坐镇第一台。“代表中国出去参赛,是特别令人感到自豪的事情,非常珍惜也倍感荣幸。”刘适兰说,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既有压力,也有发自内心深处的为国争光的决心和动力。
说起为国争光和爱国主义教育,刘适兰说,那真的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虽然各方面条件比较有限,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训练。改革开放之初,对外交流还不像现在这么频繁,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太强,特别是外国人对中国了解得也不多,所以被人轻视或者看不起是常有的事。“比如在国外会被误以为是日本人、韩国人,那个时候爱国主义的情感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来。努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别人才会由衷地尊敬你,对你友善。如果下得不好,自然就会小瞧你。我们在赛场上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棋手的自尊,更代表着我们身后的祖国,所以每次都是全力以赴争取好成绩,为自己争气,为国家争光。”
1982年刘适兰代表亚太地区参加第比利斯女子国际象棋区际赛,当时只有一位领队兼翻译,没有教练陪同,也没有电脑,准备起来非常困难,全靠临场发挥。“每天都告诉自己是来学习的,抛弃一切杂念,要下好每一盘棋,每轮过后都是从零开始。”刘适兰说,与匈牙利女子特级大师苏萨·维罗西-彼得罗尼奇的一盘对局令她至今记忆犹新,当双方坐到棋盘前,感觉对手似乎并没有太把她放在眼里。“但是那盘棋下得很精彩,我下的是西西里,走子比较犀利,20多步就完成绝杀,印象非常深刻。”在全部比赛结束后,刘适兰勇夺第三名,取得了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八强赛的参赛资格。她也因此成为亚洲第一位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那时全球范围内的女子特级大师只有二十多位,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特别是苏联。刘适兰取得的这一重大历史性突破在国内引起非常大的轰动,很多人因此开始了解并学会了国际象棋。
“能够取得好成绩,要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国际象棋是世界范围内非常普及的智力运动,深受各领域人士的喜爱,发挥了非常好的教育功能。我作为一名棋手有责任和义务把国际象棋介绍给大家。”1992年刘适兰来到深圳,当时深圳的国际象棋人口基本上属于屈指可数的状态。从一开始,刘适兰就敏锐捕捉到了学棋青少年及其家长所关注和担忧的痛点,选准体教融合的突破口,实现了国际象棋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国际象棋引入到被学生家长普遍认可的知名学校,然后以点带面,深圳迅速成为我国国际象棋市场化发育最为充分和成熟的城市之一。通过多年在国际象棋领域的实践,刘适兰深切体会到,国际象棋不只属于体育,还兼有文化、艺术功能,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锤炼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我早期带的第一批学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长大成人后已在不同领域成长为十分优秀的精英人才。”
刘适兰说:“在政府、学校、企业、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练员与俱乐部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深圳开展国际象棋运动的学校和幼儿园接近600家,人口不少于40万,国际象棋非常契合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气质,是世界了解深圳、开展国际交流的非常好的窗口和途径。这些成绩的取得,还离不开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多年来对深圳国际象棋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然而刘适兰和深圳这座城市的梦想还不止如此。根据深圳市国际象棋发展实施计划,接下来深圳还将进一步推动更多高水平国际象棋人才、高端国际赛事乃至国际组织的引进和落地,通过吸引和集聚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赛事和组织机构的资源,带动全市国际象棋人口向百万级迈进,推动产业服务总值持续提升。
“作为一名棋手,出于对国际象棋本能的热爱,我发自内心地希望我国国际象棋事业持续蓬勃发展,也十分关注我国运动员在大赛中的表现。”谈到刚刚开幕的2022年世界国际象棋男子团体锦标赛,刘适兰希望大家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赛出水平。她还希望在接下来的女子世界冠军候选人赛上中国棋手继续有出色表现,最终能够在女子世界冠军赛上与现任世界棋后居文君实现会师。
对于明年就要参加世界冠军赛的丁立人,刘适兰给予了美好的期许。“丁立人从北大毕业,境界和视野都开阔了很多,下棋更加得心应手,感觉在比赛中丁立人的棋力和心态都能及时调整到位。当然如果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和雄厚的技术基础,肯定是做不到的。”刘适兰说,相信丁立人能够取得成功,也期待我们的后起之秀迅速成长起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