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体育局切实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中,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培养,厦门市体育局提出了创建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的创新举措。
↑资料图
厦门市体育局根据《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精神,结合厦门实际情况,联合厦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了《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管理实施办法》,对厦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相关工作提出了创新思路。
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以下简称“基地校”)是厦门市体育局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中的重点项目。其基本思路是,结合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体育项目特色校,在全市中小学校创建一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3年内完成80所创建指标,并根据实际需要动态增减,为市级运动队选拔后备人才拓宽渠道。
在各基地校的努力、各部门的支持下,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亮点突出。基地校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挖掘出更多的明日体育之星,助力厦门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
在具体做法上,基地校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让更多在校生参与专业竞技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热爱运动、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基地校的模式让在训运动员文化课不断档,文化与体育并重,有助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体育专长突出的体育后备人才。以翔安巷西中学为例,射击是该校传统体育项目,深受该校学生喜爱,已成为学校的一项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射击,学习射击,让射击运动成为自身的一项技能。教练也可以从中发掘有天赋的苗子,为市射击队扩充人才。该校通过长期重视与建设,成为厦门市射击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点输送单位。
探索创建运动队办进校园。近两年通过“市队校办”或“市队区办”,创新创建足、篮、排的甲乙丙三个组别18支市级运动队,由厦门二中、厦门十中等14所学校承担组建。市体育局通过资金补助、派驻高水平教练等方式帮助校队提高训练水平。未来这些队伍将代表厦门市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比赛。以厦门二中为例,厦门市竞体中心与二中共建运动队,在省运会比赛中,将以厦门二中为班底,代表厦门市参加男子甲组和乙组的足球项目比赛,在队伍组建过程中,厦门二中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足球人才。同时,足、篮、排三大球都是团体项目,市队校办或市队区办更有利于打磨队伍,培养球员默契程度,从而提高竞技水平和成绩。发扬学校体育特色。2020年厦门市创建的49所基地校都是具备体育传统优势项目或体育成绩已有所建树的学校,拥有专业师资力量、训练场地以及不同年龄梯队的在训队员。获评基地校,首先是人才更为集中,成为市级运动队选拔苗子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师资更专业,市区两级训练单位将派出高水平教练员深入学校开展工作,指导培训基地校教练员,提高学校的训练水平;第三是经费更充足,项目训练质量更有保障。有了政策的帮扶,使得专业化竞技体育资源更为集中,让体育传统强校“强上加强”,在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上发挥更大作用,也帮助更多学校实现“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为今后发掘更多体育人才奠定基础。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