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通知,在社会体育培训机构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但在认真学习领会《规范》内容的过程中,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规范》内容中的词句和术语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模糊不清,产生了一些歧义或误解。学习领会《规范》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有关话题还有见仁见智的空间余地。从本期开始,本报特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原副局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马力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分期解读。
↑资料图
关键词一【课外】
一是在时间上指学校正课(含体育课)之外的时间,一般称为“课余时间”(如下午3时30分至5时30分);二是在地点上既包括了在校内,也包括了在校外。据此,课外体育培训可以分为校内体育培训和校外体育培训,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校内体育培训是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组织指导的培训,校外体育培训是由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组织指导的培训。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体育培训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体育培训,它与校外体育培训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规范》把校内体育培训和校外体育培训统称为“课外体育培训”。
关键词二【规范】
“规范”是为了使一些事情得到很好的效果而制定的一种运作方法,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简单地说“规范”是对行为、条件的要求。“规范”约束的范围相对较小,是根据所做的事情或对特定成员进行约束,并不像“规定”那样具有强制性,“规范”是提倡遵守、提倡执行,更多体现出的是 “约束”“引导”和“倡导”。
关键词三【体育技能】
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使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文件中这句话提出了两个概念,即“体育技能”和“运动技能”,由于对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导致体育培训更多的是侧重于“运动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体育技能”培训。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体育技能是指从事身体锻炼的能力,是由各种知识、素质、能力有机组成的综合能力,即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例如在体育培训中对热身运动(亦称准备活动)重视不够,只是简单地跑跑圈、做做操后就进入正课,青少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认真地做热身运动,更不知道其重要性,而热身运动恰是体育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例如跳绳运动,因为追求单位时间内次数,传授给青少年的是跳绳技巧,由跳绳变成了“踏绳”,从而失去了跳绳运动的真正锻炼价值,即增加青少年的弹跳力,刺激下肢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现在大众看到的青少年跳绳比赛,严格意义上讲是“跳绳技巧”比赛,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即指在空间内正确运用肌肉工作的能力。按条件反射的观点,是一种复杂的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的肌肉所感觉的运动条件反射。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历泛化、分化和巩固自动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前后相联,在运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逐渐过渡。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训练的方法、强度、密度、学习目的性和自觉积极性,以及身体健康程度等。目前大多数体育培训更多的侧重于运动技术或技巧的培训。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