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均已进行到第六次。进入三月,体育总局科研所负责上述工作的专家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调查工作的进度,了解监测工作的筹备,并针对自然条件艰苦、工作完成难度更大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技术指导。
负责腾格里沙漠牧区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多年的调查员刘敬贤介绍说,考虑到少部分抽样对象年龄较大,有可能出现的紧张、疑虑情绪,特地安排了能够熟练使用蒙语和汉语的工作人员。
接受抽样调查的牧民张玉林提到,自己家庭的年收入在二十万元以上,尽管生活场景大多时候在沙漠中,但日常也喜欢健步走,会主动购买体育类的消费品。两位中年女性萨仁图雅和图花尔称,家庭年收入已达到三十万元以上,“平时除了放羊放牧等体力活动,还会进行登山运动、购买相关装备并带动家人参与其中。”
刘敬贤提到,近年来通过健身器材的翻修和增加、社会指导员的培训与带动,各嘎查已成立了广场舞、健步走、健身气功等队伍,全民健身氛围浓厚了,个人也更重视身体健康了。“这里的群众生活方式越来越健康,他们最喜欢气排球,镇上每年都组织比赛,住在沙漠里的牧民会开车前去参赛或观看,今年的场次还要增加。”
据临河区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负责人张东介绍,调查工作已顺利结束,调查发现“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与消费,即便是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理解体育消费的概念和内容。”谈及即将开展的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张东表示,五年来,群众对体质的认知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几年前的监测工作不好召集人,常态化开展之后,健康传播的力度加大,工作经验也同步积累。大家对运动处方与科学健身指导的评价也越来越好。”
从腾格里沙漠到临河区,谈起群众对健身活动、体质健康、体育消费等内容的重视与投入,结合偏远地区十余年来在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细节上的完善,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体中心主任李金石表示:“这些年做出成果的同时,也看到了差距,得到了更多工作动力。目前来看,自治区虽然不是全国开展调查工作最早的,但有可能是最快完成的,后续还有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考验。”
多年来,基于诸多因素的考量和对典型地区的纵向观察需要,国民体质监测的点位不会轻易发生改变,相关点位被分成一二三级,省会城市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的划定需考虑到经济条件之外的地理因素、城乡分布等。“老一辈体育科研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实地调研等工作得出了现在的框架。”体育总局科研所参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多年的范超群第一次因工作关系深入沙漠并亲眼见证了沿途景观的变化后,她表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让城乡的比例发生改变,下一次国民体质监测时,有可能要将多年来没有变过的抽样框架根据城镇化的进程做一部分微调。”
“到艰苦的地方,看见真实的场景并了解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更有底气地讲我们的数据是真实的、是高质量的。”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张彦峰说:“从云南临沧的高海拔少数民族村寨,到内蒙古沙漠里的嘎查,一路上惊喜不断,后续我们可能还会去广西或是西藏。群众体育工作就是这样,既有深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