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盛夏,龙腾水沸!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在“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佛山开赛。佛山再次掀起了龙舟热潮。在首日比赛中,广东龙舟队一举包揽男子组、女子组、混合组100米直道赛三个项目的冠军。勇夺金牌的广东队员均来自佛山,广东女队以佛山南海九江女子龙舟队为班底,而广东男队则以佛山顺德乐从男子龙舟队为班底。以佛山队员为班底的广东龙舟队在2017年和2021年两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上,总共获得了16金2银的佳绩。
佛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作为被岭南水网深情滋养的千年古镇,其水脉,成为了龙舟健儿劈波斩浪的天然校场,承载着代代相传的龙舟记忆。龙舟之于佛山,早已超越一项纯粹的运动,它是深植于城市血脉的文化基因,是佛山儿女“宁可煲烂,不可扒慢”,同舟共济、奋楫争先的精神图腾,佛山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媒,全力升华佛山龙舟文化的品牌新高度,让承载岭南文脉的全民盛事灼灼风华再绽新颜,让承载龙舟精神与乡愁记忆的桡桨,划出“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同心圆!以水兴文脉,文旅焕新颜。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的举办,将撬动两江沿岸发展,高效串联体育赛事、民俗非遗、美食休闲等多维资源,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襄竞渡盛举,畅享滨水风情与特色美食。
传承千年 龙舟文化深植城市血脉
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承办城市之一,佛山正以深厚的文化魅力、完善的体育设施和高效的服务保障,迎接全国运动员和八方来客。
佛山是国内首个被赋予“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称号的城市,每年举办的龙舟体育赛事活动不胜枚举。中华龙舟大赛、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赛、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佛山站)……可谓好戏连台。
佛山南海区素有“中国龙舟运动之乡”的美誉,其将传承千年的龙舟文化,深深植入城市基因。
作为岭南龙舟文化的核心集聚区,南海扒龙舟、赛龙舟的传统习俗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已形成“村村有队伍、年年有赛事”的全民参与盛景。据统计,目前南海全区共有超千支龙舟队,龙舟2000余条,龙舟扒丁约2000人,龙舟教练约220人,区内还活跃着8个龙舟协会和9个俱乐部。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成立的九江龙舟俱乐部,男、女子龙舟队曾24次代表国家出征重大赛事,共获金牌81枚,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而为了进一步激活龙舟文化传统,佛山南海创新策划推出“龙舟超级联赛”,打造覆盖7个镇街的龙舟赛事,自4月开始龙舟队伍“以训促赛”,不仅提升竞技水平,更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观赏龙舟竞技的机会,立体化展示“水上南海”与龙舟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魅力。
本次赛事举办地南海丹灶仙湖,坐拥120公顷水面,平均水深达4米,是南海区第二大湖。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国际标准龙舟赛事、桨板赛、航海模型赛、皮划艇、铁人三项等各类水上运动及体育赛事的理想舞台。
群舟激浪 群众体育燃动城市活力
拥有深厚群众体育基础的佛山,正乘着十五运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东风,持续推动体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火爆出圈,成为全国文旅顶流IP。25米长的龙船在狭窄的河道上漂移过弯,让全国观众为之惊艳,在新媒体平台掀起热潮,吸引了海内外游客争相到南海一睹风采。今年大赛期间,仅大赛官方话题#请到佛山飙龙船#全网总传播量就超过34亿,各大媒体平台、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更是对大赛点赞有加。国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央视名嘴”撒贝宁都被叠滘龙船队员的精彩“炫技”折服,纷纷推介,点赞佛山人扒龙舟“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精神。
这一源于民间的活力,激荡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浪潮。立足本地龙舟赛事活动扎实的群众基础、浓厚的文化氛围,2024年11月,佛山南海重磅发布南海“龙超”实施计划暨2025年“龙超”赛事推介,依托“龙舟+龙狮”,通过冠军赛、漂移赛、全域赛、龙狮会、狮团赛、狮王赛等六大赛事,三大配套措施,打响南海“龙超”品牌,让“一时红”变“长久红”。今年6月,佛山南海再度公布《“南海龙超”品牌工作方案(2025-2030年)》,提出将构建“1+3+N”龙超发展体系,到2030年,实现“四个一”目标:全区7个镇(街道)实现龙超赛事全覆盖,年均举办龙超赛事超500场次,打造一个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品牌,构建一个涵盖赛事运营、文创开发、文旅服务的百亿产业集群。
赛城共融 全运盛会点亮城市新篇
“办赛就是办城”,十五运会的举办不仅是对佛山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检验,更是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新面貌的重要契机。佛山市正以最高标准、最暖服务、最强保障,全力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
在十五运会龙舟项目决赛开赛仪式上,佛山倾情献上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龙舟说唱、十番飞钹舞、歌舞《老龙印记》等精彩纷呈的表演节目,让现场观众为之沸腾;7月5日,佛山还邀请上海队深入丹灶镇体验地道民俗文化,让远道而来的朋友们零距离感受佛山独特魅力与待客之道。
本次赛事期间,佛山将以“赛事+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精心打造精品赛事文旅主题线路,有力激发消费新体验,共同书写群众运动与文旅产业发展互促共荣新格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