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场地里训练;场地外,工作人员正在准备短道速滑比赛所需的场地器材。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在一个场地举行是历届冬奥会的传统,对于首都体育馆的工作人员来说,场地转换工作尤为重要。
首都体育馆的场地转换涉及防护垫、转播席和裁判席。平时这些设备都储存在场馆外临时搭建的白色大棚内。短道速滑需要更换38块防护垫,从仓库到场馆内的这一段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保洁,“运动员对冰面清洁程度要求很高,不能因为转换工作而污染冰面。”首都体育馆防护垫转场团队工作人员杨计军介绍,他们上场前还要在鞋上穿上冰爪用于防滑。
花样滑冰训练结束,场地转换正式开始。工作人员要先撤走花样滑冰的防护垫,清理防护垫下的冰渣,再换上短道速滑的防护垫。为提高效率,每个防护垫都有一个编号,工作人员根据编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防护垫的位置。因为短道速滑的激烈程度会造成运动员摔倒受伤,所以短道速滑需要的防护垫比花样滑冰的要厚。而花样滑冰所有的跳跃动作都是在场地两边完成,故花样滑冰的转播机位设置在场地一角,为了方便花样滑冰比赛转播,有两处防护垫高度较矮。从花样滑冰转换到短道速滑时,较矮的防护垫也会被换掉。用于短道速滑比赛的防护垫完成后还要用黄色绑带固定,以此防止运动员撞到防护垫上后摔出场地。
防护垫的转换时间是半个小时,经过此前两次测试赛的演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据杨计军介绍,转换时间可以提高到23分钟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防护垫转换工作,把更多时间留给冰面转换。
冰面转换对于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更为重要。花样滑冰要求冰面厚且软,大约5至7厘米;短道速滑要求冰面薄且硬,在3至5厘米之间。据了解,大面积的冰面其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厚度转换,所以首都体育馆的冰面厚度就选取了两个项目的中间值——5厘米,通过温度调节来实现两个项目冰面的转换。
法国制冰专家雷米参加过平昌冬奥会的制冰工作,经过之前的测试赛,他对首都体育馆的制冰工作很有把握。“我们会选择一些关键点位,这些点位能够决定整体冰面温度是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均衡的状态。”雷米说。
经过一个半小时紧张而有序的转换工作,首都体育馆成功从花样滑冰场地转换为短道速滑场地。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