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冰雪项目训练面临季节约束,中国冰雪队员常常需要海外训练和比赛。饮食常常是最困扰运动员们的问题。当地运动员餐大多为西餐,想吃到一顿中国菜却要担忧诸多隐患,不少运动员和教练员只能在训练比赛之余自己下厨改善伙食。但这样并非长久之计,备战训练之余精力有限。“训练后很想吃到一顿中餐。”冰壶队队员巴德鑫说出了许多运动员的心声。
“科技助力、科技支撑、加强运动的膳食营养保障是我们这个备战周期特别强调的一点。”冬运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说,“运动的膳食营养是我们争取好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进入北京冬奥会备战周期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在构建运动膳食营养体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强调“吃饭就是训练、营养也是战斗力”。目前冬运中心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利用社会化力量给国家集训队配备了随队营养师,集合国内顶尖的运动膳食营养专家建立营养专家团,并在秦皇岛国家训练基地、成都雪上训练基地建立了营养餐厅,通过智能化的营养保障科学指导运动员的膳食摄入。相对其他运动项目,冰雪运动员的训练非常艰苦,日常科学膳食营养保障一直是个挑战,尤其是海外的长期备战更是增加了膳食保障的难度。冬运中心联合社会力量研发定制的方便营养产品,给运动员更多的选择,也更方便供应他们的膳食。
据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科技专家冯美云介绍,冰雪运动员的日常膳食除了需要满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的科学摄取,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比如食用时机和食物选择。日常运动营养膳食补给应该针对项目特点,区分在控重、增肌、提升耐力等几个方面的诉求,比如空中技巧运动员的膳食更需控制体重,而雪橇运动员的膳食则偏重增肌,这也都意味着食品科技将在现在和未来的冬奥备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非常需要全社会集思广益,将更多的食品安全新科技用于冰雪运动员的奥运备战。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